日本駐上海總領事館館員自殺事件,由日本媒體率先報道,在中日之間迅速升溫,不僅兩國媒體十分關注,隨著事態的發展,連政府也參與進來了,并吸引了越來越多國際輿論的目光。在事隔一年半之后,日本又翻出這一早有定論的自殺事件,用心險惡,令人憤慨。
中日針鋒相對展開外交戰
2005年12月30日,中國外交部召開例行記者會。針對有記者對這起日本外交官自殺事件的提問,外交部發言人秦剛重申了中方的立場,并強調:你所提及的這個案件,是一起自殺案。中日雙方對此案的性質早有定論。時隔一年半之后,日方舊事重提,甚至把死者的自殺與中方官員聯系起來,完全是別有用心的。我們對日本政府這種刻意詆毀中國形象的惡劣行為表示強烈憤慨。
秦剛話音剛落,12月31日,日本外務省公然進行反駁,發表所謂三點聲明:第一條老調重彈,再次強調“在這起自殺事件的背后,我們確信有中國安全部門工作人員的令人遺憾的行為”。第二條稱,日本駐北京大使館的網頁上說,那位館員是因為工作壓力過重而自殺———這不能代表日本政府的立場。關于這次事件,日本在事件發生之后,一邊要求搞清楚事實真相,一邊對中國政府提出了嚴重抗議。第三條是,中方認為此事和中國政府無關,對此,日方“不能接受”。
中國駐日本大使館隨后發表聲明,指出該館員完全是因為工作壓力過大而導致自殺,并根據遺屬的要求才沒有對外公開。
日外務省刪掉了自己的談話
日本政府對于此事的說法含糊其辭,躲躲閃閃,顯然心里有鬼。2005年12月28日下午,日本外務省報道官鹿取克章首次在記者會上“證實”日本某些媒體的報道時,稱“確實有一名(日本駐中國上海總領事館)館員自殺”,“是因為中國公安當局的有關人員的遺憾行為”。但是,對于記者追問到底中國公安有關人員進行了怎樣的“遺憾行為”,他只說“在此不能詳談”。
12月31日,日本外務省再次就此事發表聲明時,同樣也沒說清中國公安人員的“遺憾行為”。更令人奇怪的是,有關日本外務省當天聲明的報道在上網21個小時后,突然被刪掉了。關于外務省官員的這次談話,1月1日的《產經新聞》等許多日本媒體都做了詳細的報道,而這些報道至今仍可在網上看到。
去趟夜總會不至于自殺
據日本媒體報道,死者年僅30多歲,日本外交人員一般都要到50歲才能當上課長(相當于中國的處長)。日本駐上海總領事館負責機要文件通信的人員,只是事務性官員,級別不高。即使是出入卡拉OK、夜總會這樣的情況,最多也不過受一個處分,不至于因為犯了這種錯誤,就被逼得向中國出賣情報,甚至不得不自殺。實際上,出入色情場所為日本文化所容忍,就是在日本政壇也不算什么。曾任小泉外交助理的山崎拓,當初遭受桃色丑聞困擾的情況,難道不比這位外交官嚴重得多?然而小泉至今仍對他委以重任。可見,以此作為自殺的理由是根本不成立的。
再說,日本政府對駐外機構工作人員的管理一直比較嚴格,這些人在所駐國的活動也受許多限制,對于掌握使館通信密碼本的使館機要人員來說更是如此。從常理來講,日本駐華外交官交結什么樣的人,經常出入哪些場所,日本政府是應該掌握的,怎么會在自殺后才了解事件的真相呢?如果此事真的有所謂“政治背景”,那么為什么當時日本政府并不公布,而是在發生一年半后才公諸于世?而且,既然死者家屬希望保留隱私,日本《周刊文春》又是怎樣得到事情“真相”的?
近年來,日本的自殺人數居高不下,每年自殺者就有幾萬人。分析家認為,這其中主要原因是日本經濟不景氣,失業人數增多,工作和生活壓力增大,但有的時候,同事的輕視或一句有損尊嚴的話,家庭矛盾,性格缺陷,都可能成為自殺的原因。可以說,導致日本人自殺的原因有很多,這是困擾日本社會的一個難題。
對于這起外交官自殺事件,應該從日本社會大環境和其本人自身找原因。比如,他的性格、家庭、與同事之間的關系、上司的壓力等等。如果僅僅因為他是駐上海總領事館人員,和中國有聯系,就把自殺的責任歸咎于中方,實在有失公道。假如這名外交官駐在國不是中國,是別的國家,日本會不會也把責任推卸給人家呢?實際上,日本外交官的職業壓力是比較大的,駐外機構外交官自殺事件并不鮮見,此前記者就曾聽說過一名日本駐加拿大外交官自殺的事。日本政府把類似的偶然事件上升到國際政治層面來處理,只能解釋為是對中國形象的惡意詆毀。
對此事的關注持續升溫
目前,盡管中國政府已經表明了嚴正立場,然而日本方面仍死盯該事件,并千方百計想借機做出點文章來。這在日本社會造成了很不好的影響。連日來,日本不僅各大媒體都相繼對此事進行了報道,一些地方新聞也不甘寂寞,給予了特別的重視,其關注程度不亞于其國內的“重大新聞”。從中也可以看出,日中關系因其特殊和敏感,已經成為日本社會關注的焦點。一些日本人也通過自己的博客等發表對此事的看法。有的認為日本也應該加強諜報工作,還有人提出不能小看中國、朝鮮等共產主義國家在諜報方面的能力。
法新社、美聯社、亞洲新聞網等國外媒體也紛紛對此事進行追蹤報道。其中美聯社評論說,中日之間這場口水戰只是近來兩國一系列的沖突之一,這些事件包括關于二戰歷史的爭吵,東海油氣資源,以及日本方面對中國實力提升的焦慮。
中日關系在低處徘徊很久了。新年伊始,日本再次拋出所謂外交官被逼自殺事件,給今年改善和推動中日關系蒙上一層陰影。日本不負責任地中傷中國,這種做法只能使雙方的感情隔閡越來越深。然而事實終歸是事實,某些人想借炒作此事,詆毀中國形象,那是徒勞的。(本報駐日本特約記者
林夢葉 本報特約記者 汪善)
責任編輯:林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