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報訊
“太可惜了,太可惜了,為什么不早點治療呢?”昨日,浙醫一院精神衛生科專家胡少華醫師,聽到這消息后,非常震驚,在他治療過的神經性厭食癥患者中,沒有一例導致這么嚴重的后果。
昨日時報報道大三女生云云猝死,體重不足30公斤。法醫初步鑒定,她可能患有神經性厭食癥。而她的父親透露,云
云在生前斷斷續續喝了5年大黃茶,肝功能一直不好。
胡醫師說,云云的厭食癥,其最根本原因是體象障礙,哪怕已經很瘦,卻總覺得自己還不夠瘦。云云雖是一個個案,但值得警惕的是,很多女孩亂吃減肥藥、過度節食,是導致厭食癥的主要原因。
亂吃減肥類藥物,危險
“以瘦為美”深入人心,很多女生追求纖瘦。胡醫師說,神經性厭食癥的增多,與社會文化有著密切聯系。
“我曾經治療過一個1.6米高的少女,體重只有80斤,卻依然認為自己太胖,堅持不進食。這其實是種體象障礙,是心理障礙的一種。”
許多少女為達到“瘦”的目標,不吃肥肉等食物,漸漸地,連主食也不吃了,而以水果為主;與此同時,她們為減肥又過度消耗體力,漸漸地失去了對飲食的興趣。
到后期,部分患者會有貪食癥癥狀,并采用催吐、瀉藥等方式將食物強制排出體外,從而造成患者內分泌紊亂以及情緒紊亂,并伴有抑郁癥狀。
“像云云這樣大量吃大黃茶,對身體功能會造成損害。”胡醫師說。
厭食后期,想吃也吃不了
云云的前男友曾說,云云總是不想吃飯,吃的東西不多。胡醫生認為,不想吃可能并不是云云的初衷。
“由于營養不良,后期神經性厭食癥患者的消化功能往往會減退,當他們認識到飲食的重要性時,已經無法控制自己的食欲了。”除胃腸功能會衰竭外,性功能和心肺功能也會減退,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導致死亡。
“同時,也有一些患者因抑郁癥,對生活失去信心,然后自殺死亡。”
他告訴記者,神經性厭食癥并不多見,他每年接癥的大約只有七八例,但與過去相比有增多。
他提醒大家,應密切注意身邊的朋友和子女,正常飲食結構是否被打亂,生活習慣有沒有破壞,內分泌功能有沒有紊亂,是否有不當的減肥舉動。一旦出現以上情況,就應及時找醫生咨詢。
糾正心理才是關鍵
“因為神經性厭食癥是心理障礙引起的身體疾病,所以糾正心理障礙,才是治療關鍵。”胡醫師說。
曾有一名18歲少女,1.62米的個子只有72斤,也是因為怕胖而減肥的,經住院治療后體重增至80多斤。
可是出院后,少女始終沒有改變自己太胖的觀念,再次減肥禁食,結果體重迅速下降至60斤。這時,少女已皮包骨頭,面下部凹陷,連人格也發生改變,變得淡漠、自私和固執。
醫生在她家長的幫助下,對她進行體象障礙糾正,讓她認識到心身健康才是真正的美。經過三個月的綜合治療后,她康復出院,“前不久,她考上了浙江大學,現在體重已經有100多斤了。”
胡醫師指出,治療過程還要注意減少患者壓力,因為社會壓力會加重其抑郁癥狀,從而影響飲食。
而云云的課業壓力、爺爺去世等,可能也加劇了她的病情。
正確減肥,首先要有正確健康觀
云云的初衷可能不是減肥,但是她猝死的原因卻非常值得大家警惕:不遵醫囑,過量食用大黃茶,心情抑郁等。
“減肥不能盲目。”胡醫師指出,減肥不等于節食,正確原則應是“不腹瀉、不厭食、不乏力”;節食不等于挨餓,在保證營養的前提下,保持人體攝入與支出的科學平衡。
胡醫師提醒減肥者注意以下三個方面。
管住嘴巴。進食不走極端,合理安排飲食。
改變不良生活習慣。不能單靠節食,或一味依賴藥物,生活習慣不正常減肥不能奏效。
多運動。運動可消耗掉體內過多熱量,但仍需適當營養支持,因此不能同時大量節食、甚至厭食。
事件反響
云云爸爸再三叮囑同學
千萬不要亂吃藥
昨天下午,和云云同班的洪同學告訴記者,前天去寧波參加了云云的追悼會,剛趕回學校。盡管正臨近期末考試,可所有在校的同班同學都去了。
“回來的車上,同學們都不大說話,還是緩不過來。”洪同學說,云云長得很像她爸爸,他在寧波一看到云云的爸爸,就忍不住想哭。
“就像時報上說的,云云性格本來就有些內斂,心情又一直不好。其實,只要心態放開一點,自己開心就行了,不要太在意別人的眼光。”洪同學說,同班近三年,云云剛入學時很開朗,消瘦后逐漸變得自卑,常對他說“受不了有些同學的那種眼光”。
“她對自己要求又很高,把那么多壓力都背在身上,肯定會受不了的。”云云的英語不好,常常自己在家看英語書,每次同學們去看她,都要勸好長時間,但云云還是很要強。
同學們還告訴記者,離開寧波云云家時,云云的爸爸再三叮囑他們:千萬不要亂吃藥。
周同學是云云的鄰班同學,她說:“太可怕了!我再也不吃什么排毒啊清腸類的藥了。”周同學經常看見同齡女孩喝各種各樣的減肥茶,據說能排毒養顏,對身體沒有副作用,“吃多了,對身體總不好的。”
班主任沈老師為云云的離去很難過,她也為其他同學擔心,為云云的事,同學們心情沉重,怕他們的期末考試受影響。同學們說,他們都被沈老師這樣囑咐:“有事情,要多找老師溝通,多向老師求助。”(許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