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月1日,我國中央人民政府門戶網站———中國政府網正式開通,海內外對此反響強烈。據世界權威網站排名機構公布的數據,中國政府網目前僅次于加拿大聯邦政府網站,在世界各國中央政府網站中名列第二位。另據該網站的在線調查,有93%的人對中國政府網的綜合評價為“很滿意”和“滿意”,而參加這個調查的人數
則高達13萬。
從去年10月1日試開通至今,短短三個多月時間,中國政府網就獲得了如此高的影響力和支持率,這不能不說是個奇跡,可以豪不夸張地說,中國政府網的誕生是“電子政務”建設的又一里程碑。
中國政府網之所以能獲得成功,一方面在于國務院的高度重視以及新華網的創新運作,另一方面則為該網站實實在在的含金量———中國政府網把從2000年以來的200多期國務院公報如數搬上政府網,把國務院令、國務院發文、辦公廳發文等7種文件分門別類上網;中國政府網還破天荒地把直播間設在中南海的會議室,已經直播了三次國務院召開的電視電話會議……從及時、全面、權威的信息披露到多種形式政府與網民的網絡互動,這些構建了中國政府網的民意基礎。
可以看到,中國政府網的成功之處正是目前不少政府網站的“軟肋”所在。去年,中國城市電子政務發展研究課題組的一份報告曾指出,在相當多的地方,政府網站只不過是應付上級檢查的擺設,政府網站的實用性亟須進一步提高。現實中,一些政府網站被人稱之為死站、空站,因為這些網站內容陳舊,信息量很小,服務功能非常單薄。
那么,如何讓更多政府網站“活”起來呢?答案就是提高政府網站的含金量,樹立政府網站不可替代的作用。
試想,如果公民上政府網站查詢信息,尋求服務所花費的時間和成本與現實中一樣,甚至高于現實,最終獲得的結果也和現實中一樣,甚至比現實中還要差,那么,還有多少人愿意使用政府網站呢?政府網站之所以有存在的價值,是因為它的許多功能和效果是現實中找不到或比不上的。
比如,現實中辦工商執照要跑許多部門蓋許多章,但許多國家通過政府網站的政務功能,只要在網上提交一個申請就萬事大吉了。在公共信息的發布上,政府網站的優勢更明顯,因為它比普通網站以及傳統媒體,更快、更全面、更詳細、更權威,例如對于國內各地大大小小的自然災害,媒體和網站不一定每一個都進行報道或每一個都詳細報道,但是在民政部下屬網站上,國內自然災害信息卻是滾動播報的,你幾乎可以查到任何你需要的最近自然災害的詳細信息。政府網站網上直播政府活動,通過BBS開展官員與公民的實時交流,這些溝通的效果與影響,也是其他溝通方式難以達到的,比如中國政府網直播國務院重要會議,這對于打造政府透明、親民的良好形象,作用顯然不可低估。
政府網站和其他網站一樣,它們都是一種媒介,它們的存在價值和發展動力都來自于公眾的認可,它們都需要通過獨特的運作,和強大的服務功能吸引網民。目前,一些國內政府網站之所以能獲得較大影響力和眾多支持,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其打造了一個不可替代的溝通平臺,提供了獨一無二的服務功能。如首都之窗、浙江天臺縣政府效能網、安徽蕪湖市政府門戶網站等等。它們和中國政府網一道,代表著中國“電子政務”的發展方向。
國華(江蘇職員)
責任編輯:林彥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