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約和諧創新 ———2005引領中國發展的三大關鍵詞 節約型社會:應對資源瓶頸制約的重大對策
中國經濟發展正遭遇資源緊缺、能源浪費、生態環境惡化的三重嚴重挑戰。大力節約能源資源,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已經成為中國
的新國策。 毫無疑問,構建“節約型社會”,是中南海高層2005年提出的最為引人注目、影響最為深遠的一個重大決策。
和諧社會:“矛盾凸顯期”的社會治理戰略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中共新一代領導人落實“以人為本”、關注民生治國理念的集中體現,更是應中國現實提出的改進社會治理戰略的理想目標。
國際經驗表明,當一個國家人均GDP進入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時期,這個國家則進入了“矛盾凸顯期”。
中國目前正好進入這樣一個時期。比較突出的社會矛盾表現為:貧富分化、分配不公等。
觀察家注意到,為建設“和諧社會”,緩和社會矛盾,中央高層反復強調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今年來又陸續推出一系列政策,最為突出的是從關注“弱勢群體”利益入手,有關政策開始向農村和貧困群體傾斜。
自主創新:全面提高國家競爭力的迫切需要
中國科技創新能力不足,是中國發展面臨的最為關鍵和迫切的問題之一。
由于缺乏核心技術,缺少自主知識產權,我國在國際產業分工中處于低端位置。我國一億條牛仔褲才換回美國一架波音飛機就是典型一例。
觀察家認為,自主創新戰略的提出,是中國對過去20多年“市場換技術”、“重技術引進輕吸收消化”路線的全面反思與修正,這是一個良好的開端,但如何為自主創新創造良好環境,還有大量工作要做。林雙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