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農村低保戶全面實施“陽光救助工程”,建立城鄉自然災害援助制度,改革農村五保供養制度,建立農村醫療救助制度,實施低保家庭就業援助行動,開展法律援助活動
本報訊 隨著即墨市環秀街道和鰲山衛鎮兩處中心敬老院日前竣工,2005年市政府重點要辦好的12件實事之一的“建立和完善城鄉社會救助體系
”所確定的各項實事已全部完成。
建立和完善城鄉社會救助體系主要包括六個方面的內容:對農村低保戶全面實施“陽光救助工程”,建立城鄉自然災害援助制度,改革農村五保供養制度,建立農村醫療救助制度,實施低保家庭就業援助行動,開展法律援助活動。
今年以來,我市在全面實施農村低保“陽光救助工程”中,對農村低保的申請、審核、審批程序和入戶調查評估的標準及辦法等進行全面規范,使農村低保工作實現了制度化、規范化。此外,我市提高了農村低保標準,實施了分類施救,目前有32748名農村低保戶得到新標準救助。在建立城鄉自然災害援助制度上,我市推出了荒情援助制度、災民緊急援助制度,并開展了“社區減災”活動。在改革農村五保供養制度中,我市建立了以政府供養為主的新型五保供養制度。從今年11月起,農村五保對象全部納入農村低保,全額領取農村低保金,再另發五保生活補助,目前已有5496名五保對象拿到了由政府財政發放的生活費。今年我市新建改建了7所敬老院,目前全市已建立鄉鎮中心敬老院95個,入住五保老人4500人,分散供養8804人。在建立農村醫療救助制度中,我市已資助農村合作醫療65593人,各級投入資金239.3萬元,共救助患大病農村低保人員889人,發放醫療救助金271.12萬元。在實施低保家庭就業援助行動中,對有求職要求、勞動技能弱的困難群眾進行了培訓和職業指導,重點援助低保人員,以提高他們的就業技能。截止到11月,全市累計登記有求職要求的低保家庭3564戶、4408人,已全部進行職業指導,其中就業安置3790人。在開展法律援助活動中,我市采取減免或緩收有關費用等措施,保障困難群眾獲得必要的無償法律服務。截止到11月,我市累計承辦法律援助案件2062件,接待來訪13982人次。
(本報記者 張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