竊聽門事件升級,媒體披露布什并不只竊聽國內民眾國際電話,其他國家國際通信也遭監控
首先披露美國政府未經法庭許可對民眾國際通信實施秘密監控這一消息的美國《紐約時報》24日揭露了這一事件的更多內幕,稱受監控信息的數量與范圍遠比布什政府承認的大得多。
電信商開“后門”
《紐約時報》援引一些前任和現任美國政府官員的話說,美國國家安全局通過對一些主要電信網絡進行監聽的方式,秘密收集了大量電信數據和很多電話交談信息。
作為布什授權的監控計劃的一部分,國家安全局還獲得了美國各電信運營商的合作,獲得了接入國內和國際通信網的“后門”通道。
美國政府對電話和網絡通信的監控與分析已經在美國一些執法和司法官員中引發了質疑。美國“外國情報監視法庭”提出的疑問之一就是,該法庭是否有權批準國家安全局對那些碰巧經過美國境內電信或網絡運營公司“交換平臺”的國際通信進行監控?
一名司法部官員說,司法部就“交換平臺”問題與外國情報監視法庭進行了很多討論。“我們所討論的是大量通信的通道。問題在于,在一個承載了如此大通信流量的交換平臺上,你如何把某些東西的范圍最小化?法庭對此非常非常關注。”
搜索海量信息
自從《紐約時報》披露“竊聽門”事件后,布什總統和他的高級助手們就反復強調,總統對國家安全局的授權范圍僅限于監聽國際長途和與“基地”組織有關的嫌疑人的國際電子郵件。
但他們還不愿公開承認的是,國家安全局技術人員除了監聽具體的國際長途電話外,還在大量電話與國際網絡通信中進行了仔細搜索,以求尋找出一種恐怖嫌疑人常用的通信模式。一些官員形容這是一場大海撈針式的數據分析行動。
由于這一計劃仍屬機密,向《紐約時報》透露此事的前任和現任官員都不愿公開其姓名。
布什政府23日拒絕就此事發表評論。因為這個計劃的高度機密性,有關國家安全局如何實施此類行動的具體細節現在還無從得知。一些要求就“竊聽門”事件展開調查的國會議員說,他們很想了解更多細節以及其合法性問題。
了解部分內幕的一些政府和通信業官員說,國家安全局試圖對通信數據進行分析,以掌握許多細節,包括誰給誰打了電話,電話持續了多長時間,打電話的時間,電話及電子郵件的發出地和接收地等。例如,自從“9?11”事件發生后,撥往阿富汗和來自阿富汗的電話就尤其受到國家安全局的關注。趙卓昀(新華社供本報特稿)
責任編輯:林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