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姚景源。(圖片來源:新浪財經)
“今年以后,中國經濟就進入到正常利
潤的時代,大量企業將告別高利潤。”在上周四舉行的“中國經濟50人論壇”上,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姚景源預告了新的經濟環境的開端。
今年,企業利潤的下降已經成為樂觀的經濟增速下最大的陰影,讓建材等下游行業的企業叫苦不迭,也被很多學者看作是經濟趨冷的起點。但姚景源表示這是一種正常的趨勢,“市場經濟本身就會導致利潤平均化,這是很自然的過程”。姚景源的解釋依據是市場經濟最基礎的道理—供給增加到超過需求,自然使價格下降,并導致利潤減少。
在我國,前一輪過熱的增長已帶來大量的過剩產能,成為企業利潤明顯下降的主因。目前,我國經濟的增長主要還是依靠投資,國家發改委在上周的新聞發布會上說,這些投資已經造成11個行業產能過剩,其中,鋼鐵行業的生產能力超過市場需求1億噸,電解鋁行業產能超過市場需求260萬噸,鋼鐵和電解鋁的價格已出現大幅下滑。
“暴利時代遲早要過去,正常的經濟環境下,企業應該靠管理賺錢,而不是靠暴利。”姚景源表示,企業家們應當平靜地看待這個問題,而決策層由此面臨的難題在于,一方面要控制投資總的增長規模,避免形成新的過剩產能;另一方面要增加消費,以彌補投資減緩對經濟增速的影響,“但消費的熱點并不是一時可以形成的”。
在當日的演講中,也有投資機構的代表問及明年利潤較高的行業,姚景源的回答指向農村市場,“明年是新農村建設開局之年,投資在農村會有較大增長”。事實上,關于新農村建設的難點,學術界一直存在爭論,由于農村的投資回報率比城市要低,基礎設施建設的啟動并不容易。姚景源表示,這些難點確實存在,因此農村建設初期才需要政府財政的大力支持。他同時指出,“在農村的水、氣、路和電方面,國家已經做了重要安排”。(記者
張黎明)
責任編輯:屠筱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