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日下午,上海瑞金醫院9號樓11層,1128 -1129
號房間,門口熟悉的藍色屏風早被移走,堆滿書籍的房間已空空如也。幾個小時前,海峽兩岸關系協會會長汪道涵在這里永遠地離去。
新華社報道稱,中國共產黨的
優秀黨員,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海峽兩岸關系協會會長,原中顧委委員,中共上海市委原書記、上海市原市長汪道涵同志,因病醫治無效,于24日7時12分在上海逝世,享年90歲。
此前的23日,正是汪道涵當年的會談伙伴和好友、臺灣海峽交流基金會原董事長辜振甫先生逝世的農歷周年忌日。
“兩岸之道,唯和與合”
1915年生于安徽嘉山縣的汪道涵,早年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機械系。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長期在經濟部門擔任職務。1980年后,曾任上海市委書記、上海市市長等職。1991年12月起,汪道涵任海峽兩岸關系協會會長。此后的15年,他為推動兩岸關系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1993年4月27日,具有歷史性意義的“汪辜會談”在新加坡舉行。汪道涵和辜振甫主持這次會談。這是兩岸授權民間團體最高負責人首次舉行會談。
在兩岸兩會于1992年達成的“九二共識”基礎上舉行的“汪辜會談”,簽署了《汪辜會談共同協議》、《兩會聯系與會談制度協議》、《兩岸公證書使用查證協議》和《兩岸掛號函件查詢、補償事宜協議》等四項協議,成為兩岸關系邁出歷史性一步的標志。
此后由于1995年李登輝借私人訪美進行分裂中國的活動,兩會協商被迫停止。1998年,在兩岸同胞共同努力下,兩岸關系氣氛有所緩和。當年10月,汪道涵與辜振甫在上海再度會晤,雙方達成了包括繼續進行政治、經濟等廣泛內容的對話及汪道涵會長應邀訪問臺灣的四項共識。
“1998年汪辜上海會晤時,在新錦江喝茶達成的四點共識中,當時只有三點共識,汪老就提出來能不能加一條對辜老邀請他去臺灣訪問表示感謝,這點汪老貢獻很大。”上海臺灣研究所常務副所長嚴安林對記者說。嚴安林是汪道涵先生的學生。
但這一新局面不久再次遭到李登輝的破壞。2000年李登輝下臺,新任臺灣當局領導人陳水扁拒不承認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兩岸關系持續陷入緊張僵局,兩會未能再續協商,汪道涵與辜振甫也未能再次會面。
2005年1月3日,辜振甫先生逝世。當天傍晚,汪道涵先生不顧剛剛好轉的支氣管炎,和仍然困擾他身體的卡他性中耳炎,在瑞金醫院病房接受了《第一財經日報》的獨家專訪。
“我身體不太好,感冒引起的支氣管炎剛好,現在又轉成卡他性中耳炎,講話也聽不太清楚。本來醫生說最好不要見客人的。”在病房的客廳內,汪道涵開門見山地對記者說。
辜振甫先生去世后,在發給辜振甫家屬的唁電中,汪道涵表示:“汪辜會談,兩度執手;九二共識,一生然諾……兩岸之道,唯和與合,勢之所趨,事之必至。”
臺灣各界痛悼
汪道涵逝世后,臺灣各界紛紛表示哀悼。中國國民黨主席馬英九、名譽主席連戰、親民黨主席宋楚瑜、新黨主席郁慕明、辜振甫夫人辜嚴倬云分別給汪老家屬發來唁電。
昨天,給汪老家屬發過唁電的新黨主席郁慕明,正準備從上海趕回臺灣組織新黨高級代表團前來悼念。他告訴本報記者:“‘汪辜會談’后,兩岸和平開啟了新局面,現在兩位老人都離去了,但工作要改善,要有人繼續去推動。我對汪老的風格,和他對民族的功績非常敬佩,兩位先哲已經奠定了好的基礎,這條路要繼續走下去。”
而正在準備組團前來悼念的親民黨秘書長秦金生告訴記者,汪老對兩岸關系貢獻卓著,正是由于他的奔走,促成了兩岸關系的默契,汪老被臺灣民眾一致推崇。親民黨將派遣高級代表團前往悼念。秦金生還透露,不排除宋楚瑜親自前來悼念。
今年5月,汪道涵一周之內兩次走出上海瑞金醫院,與來訪的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親民黨主席宋楚瑜會面,而這也成為汪老最后公開會面。“汪老當時還特意將白頭發染黑,并且提前半小時到了會場。”嚴安林說。
辜振甫先生生前秘書郭保羅給本報傳來辜振甫遺孀辜嚴倬云的唁電原稿后表示:“聽到汪老逝世的消息我很痛心,兩岸關系應以和為貴,其他人應繼續努力,汪老追悼會,辜老夫人肯定會派人參加。”
“海基會”前副董事長兼秘書長焦仁和,多次與汪道涵交談過。在接受本報電話采訪時,他表示:“我最后一次見到汪老是在兩年前的錦江飯店,雖然我和汪老的接觸機會不是很多,但每次深受感動。汪老對兩岸關系是大智慧,汪老和辜老是中國人的精英,他們的談吐、風度、學養是中國人的驕傲。”
臺灣政治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教授邵宗海回憶,1998年他在衡山賓館面見汪老,原本定好的30分鐘會談一再延長,“汪老當時高血壓身體不太好,秘書要求不要過久交談,但我們談得很投入,總共談了70分鐘,當時汪老雖然是高血壓,但紅光滿面,精神很好,我就覺得是天佑兩岸。”
汪辜京劇“情投意合”
汪道涵學養俱佳,學貫中西、通博古今。1985年獲美國塔夫茨大學授予的公共管理學榮譽博士稱號,同時也是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同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高校的教授。
汪道涵的同鄉好友、年近九旬的WTO上海研究中心主任汪堯田帶著助聽器接受本報電話采訪時,動情地回憶同汪老交往的點點滴滴:“我們有幾層關系,既是同鄉又是本家,工作上密切合作,他領導和幫助我的WTO研究工作,是我們中心的高級顧問。他很有才華,對國家、對兩岸關系貢獻良多,他的逝世是兩岸關系的一大損失,兩岸應該更加要加強聯系。”
24日8點剛剛乘飛機到外地出差的嚴安林,聽到汪道涵逝世的消息后當天立即趕回上海,“上個月我還給汪老送去文件。”
此前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嚴安林表示,汪先生特別喜歡讀書,包括他的學生寫的書,也會認真閱讀,以前汪先生經常在上海高安路的小書店買書。除嗜好讀書,汪先生也是一個鐵桿票友、京劇迷,1998年辜振甫來上海時,汪老特意請上海京劇院在蘭心大戲院為辜先生表演京劇。
“汪老跟辜老在兩岸關系上是有共識的,在京劇上也是情投意合的。”嚴安林說。 本報記者袁飛發自上海
責任編輯:屠筱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