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05年正在精彩收官;帶著“十一五”藍圖,2006年迎面走來。回望2005,北京正在以令人贊嘆的奧運籌辦速度和質量,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回望2005,市民享受到的藍天總數達到了230個,比2000年多出了53天。
回望2005,新北京規劃編制完成,給了生活在這座城市的人們新的期待。從今天開始,本報開辟《耀
眼零五炫目十五》專欄,與您一起梳理和感受北京2005年及“十五”期間取得的巨大成就。“2004年,北京市人均GDP達到了4970美元位居全國第二!”首次經濟普查的數據給京城市民們帶來了驚喜,市統計局局長崔述強告訴記者,這個數字已經接近中上等收入國家5040美元的平均水平。數字之變化GDP總量躍到6060億元普查數據顯示,2004年,北京市經濟總量6060億元,其中第一產業95億元,第二產業1854億元,第三產業4111億元,與2004年初步統計核算數據比較,全市GDP凈增了1777億元。“這使我市經濟總量由原來的全國第15位躥升至第10位。”崔述強說。
人均GDP達到4970美元
在GDP總量數據增大的同時,人均GDP也有了明顯增長。根據經濟普查數據核算,2004年北京人均GDP接近5000美元,達到4970美元,比初步統計數據增加1457美元,已接近中上等收入國家的平均水平(5040美元,2002年)。這個數字在全國31個省市區中排第二位,僅次于上海。2005年,北京市人均GDP肯定會超過5000美元。
三產比重占了近七成
這次經濟普查,第三產業比重明顯提高在全國31個省市區中排在第一位。根據經濟普查數據核算,我市國民經濟的三次產業結構變化為1.6:30.6:67.8,其中,第一、二產業比重分別比初步統計核算數據下降0.8和7個百分點,第三產業上升7.8個百分點。崔述強介紹說,目前世界上所有發達國家大城市第三產業的比重都在70%以上,北京正逐漸向現代化城市“邁進”。
能耗下降0.34噸標煤
三產比重增加還帶來萬元GDP能耗的變化,經濟普查數據顯示,2004年北京市萬元GDP能耗為0.85噸標煤,比初步統計結果(1.19噸標煤)下降了0.34噸標煤。數字之解讀凈增的1777億從何而來?北京市的GDP達到6060億元,與初步統計相比凈增1777億元,這1777億元從何而來?市統計局局長崔述強做了解答。一、主要增加在第三產業。以前第三產業統計方法制度不健全,日常統計中,第三產業的增加值只能按照國家規定的方法進行推算,推算結果與實際的差距不斷拉大。從普查結果看,在增加的1777億元里有1544億元來自第三產業,占全部增量的86.9%。二、補上了個體經濟的“漏統”。國家統計調查制度中,只對工業和批發零售餐飲業的個體經濟采用抽樣調查方法進行估算,對其他行業的個體經濟沒有日常統計和核算,從而導致部分行業“漏統”。而這次普查對個體戶進行了全面調查,使得經濟總量有所增加。三、中央單位數據首入賬。日常統計中,有些中央單位是按照隸屬關系報送數據,而這次普查是統一按照單位所在地的原則報送數據,使數據發生變化。
相關數字高學歷從業者三成是女性普查公報顯示,全市第二、第三產業從業人員705.2萬人。從業人員中,具有大專及以上學歷的人員273.3萬人,占38.8%。其中研究生學歷從業者中32.7%為女性,大學本科學歷的從業者中39.8%為女性。個體經營戶達到47.7萬個到2004年末,北京市共有二、三產業的法人單位、產業活動單位及個體經營戶77.4萬個。其中個體經營戶占到了47.7萬個。信報記者于恒舟
責任編輯:林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