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主體】“藥品怎么能當饅頭賣?”在“看病難,藥價貴”呼聲高漲時,東盛制藥集團總裁陶朝輝卻反其道而行之,拋出“饅頭論”,堅持“藥價不貴,不同意降價”。上周六,在“中國醫藥風云榜”頒獎典禮上,以東盛制藥集團總裁陶朝輝為代表的藥企一派,舉起了“藥價不貴”的大旗(12月19日《北京娛
樂信報》)。 藥價畸高,國人不堪其負,以至群情洶洶。17道降價令難滅藥價虛火的事實,更是讓患者欲哭無淚。在這當口,陶朝輝卻“獨出機杼”,大言不慚地拋出“饅頭論”,著實讓人見識了他“雖千萬人,吾往矣”的超絕勇氣。 陶朝輝的“饅頭論”與前不久房產商任志強宣稱的“房地產就應該暴利說”,幾乎如出一轍。任志強認為“沒有巨大的利潤支持,就無法建設品牌”,陶朝輝則將老百姓喊藥價貴的原因歸結為“自掏腰包”———“我們大部分的藥,大部分的人看病、買藥需要自己掏錢。”他以為這是看病貴的原因。 同時,陶總裁還一本正經地提出了解決看病貴的三點建議:第一,低保人群由政府買單;第二,普通人群走保險;第三,個別人群,如果你有錢,可以支付更多的錢去買更多、更新、更貴的藥品。 言下之意很明顯了———看不起病,應該怨政府沒有免費醫療和醫療保險不健全,應該怨老百姓沒有錢來買高價藥,惟獨不能怨藥商。總而言之一句話,你“吃不起藥”活該倒霉!當真是一種荒謬之極的邏輯,當真是一種不講理的心態。明明是暴利,卻聲稱“理所應當”;明明是藥價居高不下、已經遠遠超過了老百姓的承受底線,導致很多人“吃不起藥”,卻反過來倒打一耙。 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來,幾乎沒有哪一個行業像醫藥行業這樣產生巨額暴利,長期遭受社會詬病。然而,最應該“夾著尾巴做人”的藥商,卻站出來叫囂“暴利有理”,讓人無法平息內心的憤怒。陳一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