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醫院院長把主要精力放在醫院內部管理上,這個醫院應當能夠做好,不至于出現天價醫療費這樣的丑聞。”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副院長蘇元福日前在IBM醫療衛生白皮書發布會上說,醫院院長、醫院管理者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自己醫院的管理上,但在這
方面,我們很多院長“精力不集中”。
今年是衛生部和中醫藥管理局確定的醫院管理年,8月份和10月份,衛生部牽頭進行了兩次醫院管理人員的督導工作。據蘇元福透露,督導工作中發現目前各個醫院的管理水平距離國家的要求、距離醫院管理年指導細則有相當大的差距。即使是一些很知名的醫院,對最基本的管理要求也距離督導的指標相差很遠。一些院長忙于“找錢養醫院”,或者忙于“搞發展”,如擴建、進設備等。
他認為,這些指標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作為一個三級醫院或大型醫院,在日常管理當中都是應當必須做到的。如果這些基本指標都做不到,就很難保證醫療安全,更不要說別的了。
醫院管理到底應該遵循什么?到底靠什么來監督醫院,靠什么來運行?北大醫學部衛生管理系教授周子君認為,目前很多醫院并沒有這方面的壓力。據他了解,很多院長表示不用搞管理,理由是“我的病人都看不過來”。對此,周子君建議政府部門或者行業協會,應該制定出規范性的條例,建立起醫院運行管理的標準。
國家發改委社會發展司副司長王東生日前在“2005中國醫療機構改革――首屆醫院品牌與發展論壇”上明確指出,要明確院長的職責與權力,對于政府辦的醫院的院長,其主要職責是運營和管理醫院,而不是建設發展醫院。在分配政策和醫院內部管理機制上,應堅決廢止各科室獨立核算、承包,醫療收入與醫務人員收入掛鉤的做法。對此,衛生部已有明確規定,但實際上幾乎100%的醫療機構仍在實行這樣的辦法,從而導致亂收費、重復收費、大處方、重復檢查等問題的泛濫。
王東生認為,當前主要應健全完善的醫院行政管理制度、人事分配制度、財務核算制度、理事會和監管制度以及必要的制約機制,對醫療行為進行必要的規范和制約。要搞好醫院的管理,必須進一步理順內部管理體制,完善制度,轉換現行政府舉辦醫療機構的運行機制,使醫院的管理轉移到加強學科建設、提高醫療水平、實行成本核算、降低醫療成本的科學化、規范化、法制化的軌道上來。(記者姬薇)
責任編輯 屠筱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