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今日下午,四川成都的馬建華,將乘飛機來到福州,和他同行的還有7人,包括成都當地報紙和電視臺的記者。馬建華在此行前,一直是個“混混”,“混”得連自己的兒子都不愿意叫他一聲“爸爸”,而此次,他帶著嚴重的肺病,接受一次“自殺式”的捐贈器官公益行動,他的說法是“我想用生命換回
尊嚴”。
馬建華將在福州總醫院捐出他的腎,成都的醫生說,福州有最適宜的手術條件:過硬的腎移植技術,還有宜人的氣候。
接受馬建華腎臟的人,來自河北邯鄲,他今天下午也將從北京來到福州,目前,供體和受體的所有公證手續已經辦理完畢。如果手術進行,將是全國第一例非血緣非親屬活體捐腎手術。
兩地聯手
三日前,本報收到來自成都媒體同行的來信,信中稱,他們發現馬建華這個特殊的中年男性———此人曾因打架斗毆被判刑,出獄后,政府給了他一條就業生路———讓他去農村種蘑菇。2005年初,他到成都紅十字會簽寫遺體捐贈書時,認識了一個雙腎衰竭的大學生,當時,他萌發了捐腎救人的念頭。
記者通過連線成都記者楊丹了解到,馬建華想幫助的這個大學生沒來得及等到移植手術就死了,而馬建華本人也在今年7月查出得了絕癥,“肺已如枯葉一般”,他的來日無多,捐腎救人的愿望也越來越強烈。
馬建華通過當地醫院了解到,“福州南京軍區總醫院腎移植中心是全國翹楚,技術最成熟”,醫生還推薦,福州較為濕潤的空氣,對于他這樣的肺病患者來說,在此地動手術是最適宜的。
記者得知這個情況后,馬上找到了福州總醫院。對此,總院表示愿意提供人道主義的援助———派出最好的專家,設計完善的手術方案,并減免手術費,來迎接這個特殊的病人。總院一負責人告訴記者,這樣的非血緣非親屬的活體移植,有相當大不可預見的風險,但總院愿意盡最大力量將手術做好。
為了尊嚴
“我的無知和愚昧,曾經傷害了許多和我素不相識的人;現在,我想通過捐腎的行為,同樣幫助素不相識的人,希望得到他們的原諒和理解,也讓14歲的兒子為他的爸爸自豪一次,不要讓我白白等死!”昨日,離開成都前,馬建華這樣訴說著他念念不忘的心愿。
在馬建華做出捐腎決定時,成都一家大醫院的醫生已下斷言:他是一個重癥捐腎者,他的肺部一旦感染,很可能走不下手術臺,因此,“他這是在用生命換回自己和兒子的尊嚴!”
對于“尊嚴”二字,此時的馬建華有深刻的感觸。馬建華從小沒有親生父母,養父養母把他撫養成人,但長大后他誤入歧途,16歲打架斗毆被勞教兩年半;18歲在路邊設賭局、演“丟包計”,被判勞教三年半;服刑期間打架,又被追加刑期一年;1995年,又因用空頭支票進行詐騙被判七年。養父母傷透了心,和他斷絕了關系,妻子和他離婚。而唯一的親人———14歲的兒子卻因為有這樣的父親而受人白眼,也因此不肯承認這個父親。
“我不能生前死后都留一個罵名!總得給兒子一個值得回憶的爸爸!”馬建華決定用一個幾乎是自殺的方式,來換回自己和兒子的尊嚴。他希望,他離開福州的那一天———不論是生著離開還是死去,都帶回他三十多年來可望而不可及的“尊嚴”。
出行前的懺悔
昨日,馬建華離開成都前,和故鄉進行了懺悔般的告別。
他提出,想回家看看,因為他這一輩子的37年,不是在監獄度過,就是在外地游蕩,可是,那里畢竟有他的一個家。然而,剛剛啟程,他就遲疑了,他說:“算了吧,算了,我做了那么多惡毒事情,周圍的鄰居沒少受過我欺負,實在沒有臉見他們……”最后,他決定用鞠躬方式告別家鄉,他對著家鄉的方向深深三鞠躬,眼中流著淚,口中喃喃:“過去得罪的地方,見諒……見諒……”
在出行前,接受馬建華腎臟的倪錫恒,讓女兒倪金金到成都與馬建華見面,當地媒體記者說:倪金金沒有想到,要救自己爸爸性命的人,生命竟然也這樣脆弱,說話間,不斷咳嗽,不斷喘息,缺氧已經讓他的雙唇烏紫。
倪金金陪護著馬建華,在成都進行肺部療養,但馬建華那已纖維化的肺無法逆轉,只能阻止它進行性纖維化。但醫生們說:“馬建華救人,我們來保護他!”一個老醫生表示:“從醫快30年了,第一次遇到這樣震撼這樣感動的事,我們一定會在手術前把馬建華的身體調理到最佳狀態。”
最讓馬建華感到欣慰的是:在自己生命的盡頭,兒子終于承認了這個父親,他終于在媒體上和大家“正面”地見了面,也許,一些曾經恨他的人,會悄悄地原諒他。
【馬建華往事】
在馬建華設賭局、演“丟包計”、打架、支票詐騙,入獄、出獄,從一個小混混到一個普通菇農的37年中,他的親人一個一個離他而去,唯一在身邊的兒子“跟著受盡了磨難和旁人的白眼”。
2002年4月,服刑期滿的馬建華回到了家中,這時他不僅身無分文,眼睛還因一次獄中的意外事故而雙目失明。后來,在政府和社會的關愛下,通過手術使他的視力恢復到0.03。
今年7月份,馬建華突然得了一場怪病,發現肺間質纖維化、肺心病,病情已經不可逆轉。
馬建華在得病前就有了捐獻器官的想法。11月中旬起,他就多次撥通本報熱線,講述自己的心愿:“我不能生前死后都留一個罵名!總得給兒子一個值得回憶的爸爸
責任編輯
龐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