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歲的宋積德和他患病的老伴住的房間里仍沒有來暖氣。
陜棉十廠宿舍區張貼的未交費職工名單
目前天氣日益寒冷,但在西安一些自行采暖的小區,因為供暖方采取“幾戶不交費,整樓不供暖”的做法,居民面對的是仍是冷冰冰的暖氣片。他們要么忍寒挨凍,要么用電暖氣取暖;有的小區為了討暖甚至發生了流血事件。專家認為,健全供暖法規和業主委員會制度是化解供暖矛盾的根本措施。
幾戶不交費 整樓不供暖
74歲的宋積德和他患病的老伴住的房間里仍沒有來暖氣。
11月23日,距西安市要求15日供暖的起始時間已經過去了一周,但西安市西郊原陜棉十廠的家屬區,2800戶居民家的暖氣片依然是冷冰冰的。
陜棉十廠于2001年上半年破產。今年74歲的宋積德和他的老伴都是這個廠的退休職工,目前住在一間40多平方米的屋子里。23日下午,宋積德70歲的老伴蓋著厚厚的被子斜躺在沙發上睡著了,不遠處,一個1千瓦的電暖氣送出些許熱氣。宋積德說:“小區90%的住戶都交了暖氣費,可是暖氣還沒供上。老伴身體不好,有糖尿病,只好先借個電暖氣用上。”
原陜棉十廠小區今年冬天的暖氣費是1組暖氣片354元,宋積德家有2組暖氣,已經交了708元,這對于退休工資加起來每月只有1060元的老兩口來說已是一筆不小的負擔。不能按時供暖,挨凍不說,現在還要多支付電暖氣的費用,而半個月用于取暖的電費就要約200元錢。
因為覺得電費太高,原陜棉十廠退休工人,74歲的寧玉英和70歲的林亞男家里都沒有用電暖氣,兩位老人說,冷了就多蓋幾床被子,也許過幾天就來暖氣了。小區的住戶王金生說:“全小區用電暖氣的只是極個別戶。”
原陜棉十廠小區的物業管理公司是陜西西紡物業管理公司,公司財務科宋長河科長說,小區暖氣供不上,主要是10%左右的住戶不交費,現在公司每天出動35名工作人員上門收取暖氣費,但收費結果并不理想,按照目前的進度,估計從12月份起可以供暖。
和陜棉十廠一樣,位于西安市東郊的唐城小區的居民也因為少數用戶不交費而無法供暖。居民反映說,2004年小區就沒有供暖,許多人家都是靠自己生爐子采暖;小區花100多萬元買來的鍋爐像廢鐵一樣派不上用場,今年過了11月15日也沒有供暖。由于去年沒有供暖,小區物業管理公司今年特意兩次征求了居民的意見,但有20%的人不愿意燒鍋爐集中供暖,其中有些人長期不在小區居住,還有一些是往年采暖效果不佳的住戶;還有的人放出話來說,不管鍋爐燒不燒,反正沒錢交。在這種情況下,物業公司有著一肚子苦水,自然也沒有供暖。
業主委員會主任為“討暖”被砍3手指
在西安市唐園小區,供暖矛盾還引發了一幕慘劇,業主委員會主任王永舉被一群男子用刀砍成重傷,3根手指被砍斷。
唐園小區的大部分居民從1998年開始入住,當時業主們集資1500多萬元建造了一個地熱站供暖。2001年,由于暖氣收費情況不好,地熱站開始停止向一些住戶供暖。后來兩年情況更加嚴重,全小區46棟樓只有8棟樓供暖,其余的業主只能守著冰冷的暖氣片過冬,許多住戶都過起了到親戚朋友家“逃難”的生活。
唐園小區許多業主不愿交費,是因為他們覺得地熱站擅自提高暖氣收費不合理。王永舉告訴記者,以前小區暖氣收費一般是每平方米六七塊錢,到了2001年,地熱站卻將價格提高到了每平方米13.5元.小區業主多次與地熱站協商,但都以失敗告終。唐園小區的供暖問題就此陷入了惡性循環:一方面是廣大業主認為價格不合理拒交費用,另一方面地熱站也停止給那些不交費的業主供暖。
因為冬天沒有暖氣,一些小區住戶一到冬天就舉家搬到有暖氣的親戚朋友家里住。業主侯先生說,這幾年每到冬天,他們全家三口就不得不搬到老丈人家里住,三個人擠在一張床上睡,苦不堪言。沒有暖氣真是把他們害苦了。
走投無路的業主們想到了成立業主委員會維護自己的權利。2005年6月6日,經過一番艱苦的努力,以王永舉為主任的9人業主委員會正式成立。為了爭回取暖權,他們首先做的就是明晰地熱站的產權。經過反復爭取,小區的開發商西安雁塔區城鄉建設開發公司在9月12日開具了公函,承認地熱供暖系統所有權屬于唐園小區全體業主。
產權明晰后,收回地熱站就提上了議事日程。今年11月16日晚,唐園小區業主委員會組織召開業主大會,決定更換目前的物業公司,并立即會同新物業公司接管小區內的地熱站。17日凌晨零時左右,交接儀式結束,人們慢慢散去。單獨留下的王永舉受到七八名男子的襲擊,左手3個手指肌腱斷裂,手指血管、神經也都被切斷,頭部被砍一刀,臀部也被捅了一刀。
由于發生了襲擊事件,小區新聘的物業公司已經決定退出,地熱站也處于無人管理的狀態。原來小區雖然沒有暖氣,好歹還有熱水,現在連熱水都停了,小區居民的日子更加難過。
供暖收費“連坐制”亟待破解
記者采訪時發現,西安望“暖”興嘆的小區還有不少,多數都是自行采暖出現了矛盾糾紛,其中“一戶不交費,整樓不供暖”的“連坐”現象比較普遍。
西安市市政管理委員會燃氣熱力處處長楊航說,從長遠來看,普及效率高、價格低的市政集中供熱方式,以及實施供暖分戶計量方式是解決供暖矛盾的根本辦法。同分散的鍋爐供暖相比,集中供暖的效率要高出40%至50%。但目前西安市集中供熱的覆蓋面積只有30%左右,多數小區和單位還是自行采暖。分戶計量還只是停留在試點階段,絕大多數老式樓房,由于一直采用的是單管串聯式供熱系統,投資巨大,實行分戶計量需要進行管網改造,但經費問題難以解決。因此,在今后相當長的時間內,加強對小區供暖的監督管理是解決當前矛盾的主要措施。
楊航認為,在西安,供暖作為一項特殊的物業服務項目,目前無法可依是導致矛盾糾紛難以解決的重要原因。為此,西安市有關政府部門正在起草《西安市城市供熱管理辦法》;這一法規出臺后,將使供暖納入法制軌道。
除此之外,一些專家和業內人士認為,在自行采暖的小區,建立完善的業主委員會,加強與供熱方的協商是解決供暖矛盾,尤其是供暖“連坐制”的重要措施。
陜西省建設廳城市燃氣管理辦公室主任何清堂說,目前沒有具體的政府部門負責供暖矛盾糾紛的調查處理。對于采用自備鍋爐供暖的小區,供熱價格由物業公司提出收費方案,在征得用熱人代表,即業主委員會或業主代表以及其他使用人代表同意后收取。
西安市政府研究室助理巡視員陳富華認為,在自行采暖的小區,供暖問題在本質上還是物業服務問題。在業主與物業公司協商供暖相關問題的過程中,業主委員會的作用十分重要。收費不供暖或雙方對供暖價格發生分歧,單個業主很難與物業公司交涉;只有能夠代表業主進行談判的業主委員會能與物業公司進行有效的溝通與協商。
然而,目前在西安市房屋管理局備案的600多個小區,成立業主委員會的只有22個。大量沒有業主委員會的小區發生供暖矛盾后,業主只能通過向房屋管理部門投訴或者起訴到法院,而這兩種維權方式都因成本過高而難以奏效。陳富華認為,通過政府主管部門的重視和引導,加快業主委員會的建設是解決物業管理矛盾,尤其是供暖矛盾的根本途徑。記者:陳鋼、石志勇
責任編輯:林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