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5年,山東省高校擴招步伐還要持續,一直到2010年“十一五”結束。這是山東省教育“十一五”規劃中,明確提出的高等教育發展思路。
當前,關于高校擴招是非評價觀點各異,但山東為何提出繼續擴招呢?
近日,山東省舉辦教育“十一五”規劃展,教育廳負責人用數字闡明這一發展思路。
山東歷來都是高考考生大省。上世紀90年代,山東的高考錄取比例為10∶1,到2000年達到10∶4,而今年變為10∶7。今年,山東省考生數繼續居全國之首,為73萬人,其中有52.7萬人進入了大學的校門。
2000年,山東省有普通高等院校58所,2005年達到104所;2000年山東省普通高校在校生人數30.38萬,2005年117.13萬,5年間增加近3倍。對廣大山東學子來說,上大學不再是個難圓的夢。
“過去山東人是背著包袱闖關東,今后要讓山東的孩子拿著文憑走四方。”這位負責人說:“只有讓孩子接受更多更好的教育,提高勞動素質,山東的孩子才能在將來的勞動力競爭中占據一個制高點。”
盡管山東省教育成績巨大、發展很好,但山東省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現為17.8%,低于全國兩個百分點。萬人中的人均大學生量在全國排十五六位。
這位負責人說,“十一五”期間山東普通高校將繼續擴招,預計到2010年全省高等教育在學人數達到200萬人,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數達到160萬左右,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力爭達到26%。
另據估算,山東省高中段生源到2008年將達到最高值,預計2008年高考報名人數將達80多萬,到2011年后高考生源才開始減少,到2013年,生源將大幅度下滑。擴招也是應對這一人口高峰的必須選擇。
當前有一種觀點認為,高校擴招帶來一系列問題,比如高校教學質量下降,辦學空間擁擠、大學畢業生就業難,高校債務負擔過重存在著嚴重的債務危機。
這位負責人指出,“十五”期間,在普通高校在校生人數增加近3倍的情況下,山東高等教育的辦學條件不降反升:
2005年生均建筑面積與2000年的37平方米基本持平,滿足教學需要;
2005年生均占地面積92平方米,高于2000年的84平方米;
全省普通高校固定資產2000年為58億元,2005年為405億元,增長6倍多。“雖然現在全省高校貸款有100多億元,但高校固定資產的增加值遠高于100億元,山東高校并不存在貸款包袱問題。”
他說山東多數高校在辦學體制改革、學分制改革等領域進行了不同程度的創新。
就怎么看畢業生質量問題。他表示,“文革”前毛入學率僅1%,拿那時1%的孩子和現在20%的孩子比本身就不科學。“如果拿那時的1%和現在的1%比,你說質量是上升還是下降?我說肯定是上升的。”
現在大學是多層次的,要相信孩子的智力差異,相信孩子后天的條件差異。適才適用才是選拔人才真的質量標準,對高校畢業生也應該是分層次區別對待,根據培養方向能夠滿足社會崗位需求,這就合乎質量。以后高等教育確實只是一個大眾化教育,天之驕子的概念不再存在。上大學究竟為什么?過去是為了當干部轉城市戶口,現在上大學是為了往上走,將來就是學有一技之長,能在社會上找到崗位能謀生。
“將來落到這樣一個社會期望值,大學就好辦了,教育壓力就輕了。”他坦言:“望子成龍的心態是對教育和孩子最大的壓力” 。
這位負責人表示,現有的辦學條件足以應對擴招,因此在“十一五”期間山東高校基建將告一段落,不再建設新校區,未來幾年應著重提高高校教學質量。(記者
鄭燕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