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2月10日電(記者張毅)記者從商務部正在此間召開的全國自主出口品牌建設工作會議上了解到,雖然我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三大貿易國,但是出口名牌很少,是典型的“制造大國、品牌小國”。
在2005年度《世界品牌500強》中,中國只有4個。
與國際水平相比,我國品牌發展還處于起步階段。首先是世界
級名牌少。目前我國有170多類產品的產量居世界第一位,但卻少有世界水平的品牌。在2005年度《世界品牌500強》中,美國有249個,法國有46個,日本有45個,而我國只有4個。另外,品牌價值也很低。2004年,《商業周刊》公布的全球最具影響力品牌中,可口可樂的品牌價值為673.9億美元,我國企業對此還望塵莫及。商務部部長薄熙來認為,當前我國品牌培育和發展中主要存在四個方面的問題:
從企業層面看,尚缺乏培育自主品牌的動力。
一是自主研發投入少。二是急功近利,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嚴重不足。三是知識產權觀念淡漠,缺乏品牌保護意識。據統計,目前我國50個最著名品牌商標在境外未注冊比率高達50%,不少著名商標在國外被搶注。
從市場層面看,尚未形成有利于品牌發展的競爭環境。一些地方存在行政性壟斷和地區封鎖的現象,排斥外來產品和品牌,限制了品牌企業的發展空間。假冒偽劣現象屢禁不止,侵犯知識產權事件時有發生,損害了企業合法權益,挫傷了企業創建自主品牌的積極性。
從政府層面看,尚未形成促進品牌發展的政策體系。我國品牌建設工作由于起步晚,發展慢,尚未形成統一有效、覆蓋全國的品牌戰略工作機制和支持政策體系。
從社會層面看,尚未形成有利于品牌發展的良好氛圍。從我國消費水平看,在大城市已經初步形成品牌消費勢頭,但在廣大農村,由于農民收入低,消費質量不高,還沒有形成品牌消費觀念,制約了品牌產品的市場擴張。另外,我國消費者還沒有形成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消費標準和消費認知,自主品牌意識淡漠,甚至出現一些零售企業重視洋品牌,輕視自主品牌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