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青島12月10日電
記者宋學春報道:12月8日,青島郊區膠州市九龍鎮孫家艾泊村的逄秀琴,打開家里的自來水龍頭,一股清澈的水嘩嘩淌了出來,笑容蕩漾在她的臉上。隨著青島市農村自來水化一期工程全部竣工,又有1050個村莊的74萬農民喝上了符合國家衛生飲水標準的自來水。2006年,全市剩余的967個村莊的農民也將
全部用上自來水。青島不斷完善農村教育、文化、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救助等制度,加快了城鄉一體的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步伐,促進了郊區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山東省委副書記、青島市委書記杜世成說:“要統籌規劃,全面擴大公共財政對農村的覆蓋面,大力推動社會公共資源向農村傾斜、城市公共設施向農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使廣大農民早日享受到與城市居民平等的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2004年2月,青島市委、市政府正式做出了城鄉統籌、城鄉互動、城鄉一體發展的決策部署,先后出臺《關于加快城市化進程的若干意見》、《關于加快推進郊區城市化的意見》,今年12月2日又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完善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
家住即墨大信鎮的姜夢夢,是即墨一中的學生,她與年近八旬的奶奶相依為命,經濟困難。就在姜夢夢打算輟學時,政府為她減免了一切學習費用。即墨市教育局長孫紅松說:“我們不讓一個農村孩子因家庭經濟困難而輟學。”目前,青島郊區五市高中階段教育普及率達到82%。
青島借鑒城市低保規范化建設的經驗,全面規范農村低保的申請、審核、審批程序和入戶調查評估的標準及辦法等,使農村低保工作實現了制度化、規范化。目前,青島季度發放農村保障金800多萬元,除現有低保人員救助水平有所提高外,還有3000多困難群眾將被納入農村低保。青島還幫助2400多戶農村殘疾人解決了住房困難。目前,青島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總覆蓋人口已達385萬人,人口覆蓋率接近90%。
青島市今年市級財政支持“三農”總投入達到9.5億元,比去年增加2.66億元,為歷史之最。今年,青島還新增專項資金4440萬元,用于建立以大病統籌為主的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實施稅費改革后,青島先后取消專門面向農民收取的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性基金88項,取消由農民出資、出勞、出物的達標升級活動55項。
《人民日報》 (2005年12月11日 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