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青島這座已然用“三點布局、一線展開、組團發展”的大框架搭就輪廓的城市而言,科學運籌,使城市形態、城市功能有機配置,進而實現對這一框架的有力支撐,就成為“十一五”期間城市發展面臨的核心問題。
“十一五”期間,圍繞城市大框架的構筑,青島將從不同區域的功能定位、各組團的合理規劃建設,
以及與之相適應的產業布局的調整等多個層面全力推進。
三類區域匡定發展保護邊界
“十一五”時期,青島將把發展區域分為優化整合、重點開發、限制開發等三大類。通過明確不同區域的功能定位,制定相應的政策和評價指標,使區域發展與資源環境承載力、經濟內在分工聯系和城鄉發展基礎條件相適應,城市發展與城鎮布局、產業集聚和人口集中相協調,引導和促進我市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所謂優化整合區域,指建設密度和開發強度較高、資源環境承載能力減弱的區市建成區和產業項目基本飽和的工業園區。這類區域經濟、人口密集度高,是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體部分,要把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放在首位,實施更高更嚴的土地、水、能源利用和環境保護及生態建設標準,運用現代經濟技術,優化經濟結構,合理規劃城市功能和空間布局,完善基礎設施和社會公益設施,推進城市現代化管理,提高集約化程度,增強承載人口的能力。
重點開發區域,指發展潛力較大、集聚經濟和人口條件較好、開發強度較低、依法批準的五市三區新增規劃建設區和紅島、田橫、鰲山、瑯琊組團規劃建設區,以及產業發展的重點帶、區。這類區域要增加建設用地、鼓勵人口集中、加快產業集聚和城市建設步伐,推進工業化、城市化進程。
限制開發區域,指主體功能開發限定在特定范圍內的地區,分一類限制開發區域和二類限制開發區域。
一類限制開發區域,指農業用地,包括基本農田、經濟林地、養殖水域、其他農用地。這類區域要根據本地自然環境條件,突出優勢和特色,集中發展商品糧、油料、蔬菜、果品、水產和畜牧等基地,形成高效特色創匯型農業集聚區;要嚴格控制建設用地占用規模,建立財政轉移支付制度,引導富余勞動力轉移。
二類限制開發區域,指自然功能不宜改變、資源與自然環境承載能力相對較差、生態狀況相對脆弱、不適宜大規模集聚產業和人口的特定區域,主要包括山區、生態林地、水源地、濕地、濱海岸線、沙灘、城市公園、風景名勝區等。這類區域可適度開發旅游功能,但必須從生態、環境、文化等方面作充分的科學論證,嚴格限制開發規模和開發強度,嚴禁各類違法建設。
"組團發展"分四大層級全面展開
"十五"期間,濱海大道、跨海大橋相繼開工建設,"十一五"面臨的問題就是圍繞"一線展開",迅速啟動"組團發展"。按照布局均衡、結構合理、發展有序、輻射延伸等原則,青島科學規劃,將組團發展分為四大層級全面展開。
中心城區是第一層級,要優化發展。市南、市北、嶗山區提升和強化商務中心、旅游觀光、居住度假、購物餐飲、研發創新、創意咨詢、商務會展、休閑娛樂、文化教育、衛生醫療、體育賽事等功能,成為現代服務業集聚、高級人才集中、資源要素利用最集約的功能區;
四方、李滄區逐步淘汰低端加工業,發展都市工業、研發設計、商貿流通、職業培訓等服務業;黃島和城陽區大力發展臨港工業,加快發展海港、空港物流、創意產業為主的現代服務業,完善文化體育、科研教育、旅游度假、公共服務等功能;
次中心城區為第二層級。要按照整體聯動、功能完善、集約發展的原則,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城市綜合功能,成為所在行政區經濟、政治、文化、信息、公共服務、人員集聚和流動的中心。
濱海組團新城區為第三層級,要有序開發。組團新城區是構造新的產業體系、整合濱海旅游資源、合理引導人口集中和城鎮發展、優化城市空間布局的特色區。鰲山、仰口、瑯琊、紅島、田橫等組團新城區按照高水平規劃、基礎設施先行、大項目帶動、可持續發展的原則,有序開發、加快推進,突出保護好岸線沙灘、礁石等旅游資源。
中心鎮為第四層級,要積極培育。中心鎮是連接中心城區與次中心城區、濱海組團新城區、一般鄉鎮的重要節點。要按照統一規劃、產業帶動、配套建設的原則重點培育,引導非農產業和周邊人口向中心鎮集聚,使中心鎮成為特色鮮明、環境優美、布局合理、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完善的現代化新型社區。
產業布局調整構筑經濟重鎮
在城市空間布局調整的同時,"十一五"期間,結合青島的地域特征、區位優勢和產業發展戰略,堅持"布局引導、重點帶動"的原則,調整優化產業發展空間布局也將是題中之意。一個個產業特色鮮明、集中度強的產業帶、產業區,將成為城市經濟發展的核心區。
有關專家認為,青島經濟的發展有著鮮明的沿主要交通走廊布局的態勢,沿煙青、濟青、青銀等主要公路已經形成了具有一定基礎、一定規模的工業帶。因而,在"十一五"期間,通過交通導向,吸引符合青島整體工業發展導向的工業企業,沿這些主要交通走廊布局,將是優化產業布局的重要舉措。可以想見,在"十一五"期間會有多條工業帶在這些交通走廊進一步隆起。
作為一個濱海城市,青島獨特的區位優勢,使得"濱海"和"擁灣"也成為這座城市經濟布局調整的重要戰略取向。"十五"期間,挺進西海岸戰略的成功實施,以及近年來對包括鹽田在內的環灣地區的產業布局的規劃、調研,都已經表明了這一發展思路。有專家表示,環膠州灣地區應該會是青島"十一五"產業布局調整的重點,一個環灣的工業帶將初具規模。像西海岸,依托港口和大煉油、大造船等優勢,無疑將以強悍的重化工業基地、物流基地的姿態在"十一五"崛起。同時,青島三大特色經濟之一的旅游經濟,無疑也立足于對濱海資源的有效整合。另外,青島一直致力于發展的海洋產業,也應該會在這一過程中實現布局的調整,以實現海岸帶、島嶼、海域等多層次布局海洋產業,多層次、多領域、多渠道開發海洋資源。
還有專家指出,在這一布局的調整過程中,青島傳統的產業聚集區,特別是城市的核心區,也將面臨進一步提升層次、改善質量的問題,因為在"十一五"期間,全面鋪陳開去的大青島,對這些區域的輻射、服務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提升勢能"它們別無選擇。同時,包括市南、市北、嶗山、四方、李滄這些傳統的核心區,"十一五"的當務之急是要進一步提升服務業的發展水平,推進城區核心功能的進一步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