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消息:
●虛開虛列成本費用
●不按期結算項目成本
●通過虛開發票,加大成本
●價外費用不計算在收入內
●利用關聯關系轉移利潤
人民日報濟南12月8日電(記者何勇)濟南國稅局稽查分局近日公布了房地產企業偷稅漏稅的五大“黑招”,提出要通過加強征收管理、稅務檢查等措施來防止房地產企業偷稅漏稅。
去年以來,濟南市國家稅務局稽查分局有重點地選取了25家房地產企業,進行了突擊檢查,共計查補稅款1579.56萬元。該局經過分析,發現在企業所得稅方面有五大偷稅手段。
一是虛開虛列成本費用。房產建造周期一般都要跨年度,有的甚至長達數年,加上許多項目都是滾動開發,一些企業采取不分項目的方法,將完工項目成本與未完工項目成本混在一起,導致賬面長期虧損或隱瞞巨額利潤,而稅務部門難以確認其實際完工成本。
在項目完工后,還涉及到項目的一些配套設施建設,如鋪設道路,小區綠化等。對這些支出,一般要先預估,待全部工程完工后再行決算,企業為達到少繳稅的目的,往往高估配套建設成本,且不按期結算;在通電、通水、通氣等項目的核算上,也存在著高估成本的做法,這些都影響著計稅所得額的真實性。某物業發展有限公司開發房地產項目時,2002年度在未取得合法憑證的情況下,將土地征用費多列成本802萬元,造成開發成本的增加或不實,達到偷稅的目的。
二是不按期結算項目成本。有的企業滾動開發,雖然房屋已全部售完,但遲遲不進行工程結算,銷售商品房收入一直掛在“應收賬款”上,不結轉收入,導致其成本也無法結轉,賬面出現虧損,無法真實反映企業的盈虧,影響了企業所得稅的征收。
某房地產開發公司在2000年至2004年承建的9個房地產開發項目上,有的項目已經完成多時,至今未進行項目結算,該公司將收取的產品收入742萬元長期掛在“預收賬款”科目不進行結轉,造成少繳所得稅36.7萬元的事實。
三是不法企業之間相互勾結、相互利用,通過虛開、多開發票,加大建筑工程成本,減少應稅所得額,偷逃企業所得稅。
四是價外費用和代收費用不計算在收入內。在房地產銷售時,向住戶收取的價外費用或代收費用,在會計上不計或少計收入,導致收入減少,偷逃所得稅。
五是利用關聯關系轉移利潤。房地產開發企業采用集團戰略,利用關聯關系承包或分包工程,如建設、裝飾、建材、綠化和物業等,加大建筑安裝成本,虛加工作量減少或轉移利潤。
鏈接
納稅百強榜不見開發商蹤影
本版曾于9月19日報道過,福州市物價局公布該市商品房的社會平均成本,經測算,該市開發商的利潤率平均約為50%,最低的約20%,最高的超過90%。上海、廣州等城市地稅部門公布的企業欠稅名單顯示,來自房地產企業的欠稅,占了欠稅總額的八成以上。
9月份公布的“中國納稅百強排行榜”上,2004年度中國納稅500強企業排行榜中,前300名內沒有一家房地產企業的名字出現。
《人民日報》 (2005年12月09日 第六版)
責任編輯:林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