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鄧楠8日在2005首屆中國全面小康論壇上說,目前中國對外技術依存度高達50%,設備投資60%以上依靠進口,科技進步的貢獻率只有39%左右。
她說,從總體上看,中國經濟增長嚴重依賴資金高投入的狀況沒有得到根本的改變;嚴重依賴資源高
消耗的狀況沒有根本改變;嚴重依賴引進技術的狀況沒有根本改變;部分核心技術、關鍵技術受制于人的狀況沒有根本改變。
據介紹,由于不掌握核心技術,每部國產手機售價的20%,計算機售價的30%,數控機床售價的20%—40%都要付給國外專利持有者。
鄧楠說,中國要進一步加大研究開發的力度,努力掌握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關鍵技術,推進經濟增長,由資源驅動向創新驅動的戰略性轉變,已經成為現階段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
根據中國科協的調查,中國的科技工作者67%集中在事業單位,17.3%在國有企業和集體所有制的企業,還有16%在三資企業和民辦非企業單位工作。鄧楠說,這樣一種結構性的缺陷,直接影響到創新人才的聚集和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提高。
鄧楠說,從總體上看,目前中國公民科學素質還比較低,2003年具備基本科學素質的人口只占總人口的1.98%,農村居民更低至0.7%,與美國2001年已經達到的17%的水平相距甚遠。適齡勞動人口科學素質不高,是一些重大安全生產事故發生的重要原因。重慶開縣的天然氣泄露事故、吉林水污染事件都是由于最低級的操作失誤造成的。(完)
(記者 徐興堂 黃富慧)
責任編輯:屠筱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