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社會上有“學士不如狗,{碩士}研究生滿街走,只有{博士}研究生還能抖一抖”的說法。我知道我們國人的智慧是出類拔萃的,流行的各類段子順口溜滿大街都是,隨便劃拉就是一大把。不過“研究生”三個字原來在我的心中非常神圣,也曾經有過經過考試去讀一回的想法,但是現在不了,因為我怕別人罵,把我看成是“文
化垃圾”,看作是徒有虛名的社會渣滓。
現在的黨政機關中有一大批握有“研究生”學位的官員,而且還門類齊全。各級官員研究生的基本來路都是各級黨校。黨校培養黨政官員學習,應該學什么?似乎已經對目標迷茫了。如果中央不開重要的會議,各級黨校似乎就找不到學習的內容。黨校的培訓性質在迷失,已經成為通過招研究生來攬錢的機構了。
黨校如此,就不說了。但是現在的大學也越來越讓人喪氣,越來越讓人感到了
庸俗對嚴肅的侵蝕,勢利對尊嚴的嘲笑。雖說有教授認為大學已經或者將要成為最大的“妓院”,但我寧可不相信。我關注的是如今的大學在對研究生的招收對象上的隨心所欲。“研究生”已經成為“禮品”,成為最不值錢的庸俗的東西。一般的大學沒有這個資格,反而是有名望的大學在“打開殺戒”,采取“一鍋煮”的辦法,只要是個“冠軍”,就可以來“研究生”。我在其中看到的商人的精明和不擇手段,看到的是學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盲目和自我作踐。
研究生在我們國人的心目中享有很高的地位,很
崇高,很神圣。如此說來研究生也和古代的“狀元”差不多。起碼得有“頭懸梁錐刺骨”的過程,得有讀幾車書的履歷。但是,你可能會大失所望,因為“讀書”在我們的生活中,特別是在應該讀書的人群中已經成為大問題了。“研究生”不搞研究,教授依然在剽竊,我們很壯觀的科研學術隊伍化很多的錢就是解決不了國人關注的“創新”問題。
研究生三個字已經臭不可聞,它是被冠有教授學者頭銜的人們生生給折騰的,行政官員成為“研究生”滿足了大學斂錢的需要和編織社會關系網的心理需求;招收那些所謂的“名人”成為研究生,滿足了大學追逐“眼球經濟”的心理。一場有些“狼狽為奸”色彩的好戲在上演,結果
是研究生的本來意義在淡化,而它的“歧義”卻在如私欲橫流。這樣的條件下的研究生教育會教育出什么玩意,能指望他們把中國引領到世界的前沿嗎?鬼才相信!
有個著名大學的講師課講得呱呱叫,但是因為沒有科研成果而下崗了。這是個很有意味的話題。好在我們如今處在一個問題的國度和一個問題的時代,“虱子多了不怕咬”,何況還有一大批靠“問題”在求生存的人們。所以我們還得感謝那些有智慧整出問題的人們。
我們很無奈。有看法無辦法,有想法沒法子。也許這就是初級階段的真義,忍著吧。
責任編輯
劉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