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是一條龍,長三角是龍頭,上海是龍珠,武漢等中游地區是龍身,重慶是龍尾,這條龍要真正舞起來,關鍵是龍頭、龍身、龍尾要協調聯動。” 程維
11月27日在北京落下的這一筆,事關全中國近一半的GDP。
這一筆,
指的是重慶市聯合上海市及沿長江7省,簽訂了一個“長江經濟帶合作協議”。該協議試圖通過推動長江流域經濟帶協作發展,來舞動這條中國經濟的巨龍。
長江“龍”計劃
長江經濟帶合作協議由交通部牽頭發起。重慶市副市長童小平28日向在渝全國人大代表匯報該市“十五”計劃執行情況時稱,這一合作協議“確定了以‘龍頭’上海與‘龍尾’重慶合力擔當起構筑長江經濟帶首尾呼應、聯動發展的戰略格局”。
長江經濟帶中的七省二市(上海市、江蘇省、安徽省、江西省、湖北省、湖南省、重慶市、四川省和云南省),土地面積占全國的15%,人口占38%,GDP占46%,是目前世界可開發規模最大、影響范圍最廣的內河流域經濟帶。
重慶市委書記黃鎮東在當地媒體上稱:“長江是一條龍,長三角是龍頭,上海是龍珠,武漢等中游地區是龍身,重慶是龍尾,這條龍要真正舞起來,關鍵是龍頭、龍身、龍尾要協調聯動,這樣才能舞出威風,舞出氣勢。”
重慶是本次長江經濟帶合作的實際主要推動者之一。《第一財經日報》注意到,本次長江經濟帶合作是“由交通部牽頭”,黃鎮東曾任交通部部長。黃鎮東認為,2004年長江干線水運貨運量只有7.3億噸,與其潛在的運能比,差距還很大。
導致運能發揮不夠的三大原因,一是長江經濟帶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還不夠高,導致長江的貨運量不足;二是目前三峽水利樞紐的建設尚未告竣,影響了航運效能發揮;三是長江的部分“卡脖子”航道特別是中游九曲荊江航道尚待整治。
黃鎮東指出,推進長江經濟帶的新一輪合作,必須建立優勢互補、良性互動的區域協調機制。長江的“龍頭”、“龍身”、“龍尾”各具優勢:上海是國際化大都市,經濟實力雄厚;武漢是九省通衢的寶地,又是京九大動脈的必經之地,條件優越;重慶是長江上游的經濟中心和西南地區的航運中心,歷史上的工商業重鎮,潛力巨大。三者聯動,才能使“巨龍”騰飛。
“片線圈”區域合作戰略
重慶市對自己的未來定位,已經不局限于國家已經“賜予”的“成渝經濟區”戰略地位,目前其區域經濟發展戰略主要由三塊組成:
“在‘十一五’期間,重慶將主動推動長江經濟帶和渝、川、黔經濟區開發建設。”童小平說,在“十五”期間,該市已經簽署并組織實施了川渝“1+6”、渝黔“1+16”合作協議,現基本形成西南一片、長江一線、重慶一圈區域合作格局,預計累計實際利用內資可達400億元,合同投資1億元以上的項目由2001年前的23個增加到今年上半年的90個。
重慶在本次長江經濟帶合作中貢獻出了該市最大港口重慶寸灘港。此前,曾有消息顯示香港富豪李嘉誠旗下企業屬意該港口,但多年未獲突破。
重慶市副市長童小平28日稱,上海要建國際樞紐中心,擴大貨物貿易,將加強與重慶的合作,其中一項大動作就是將攜巨資入股重慶寸灘港,其入股比例為50%左右,這將會加快重慶建設成為長江中上游經濟中心的進程,可以實現在區域內資源、人才、技術和資金優化配置、優勢互補,推動共同發展。
重慶寸灘港是長江中上游最大的港口,該港于2003年6月27日動工,總投資15億元,預計將于2010年建成。一期工程投資7億元,在2005年形成3000噸級泊位2個,年吞吐能力20萬標箱,商品汽車滾裝泊位1個,年吞吐能力15萬輛。該港口的定位是西部物流中心、長江中上游樞紐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