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的綜合經濟實力在國內排在第三位,2004年人均GDP達到6800美元,但對區域周邊的經濟帶動不明顯,與其綜合經濟地位不相稱。為什么?2日上午,廣州市經貿委組織的“廣州市流量經濟專題研究論證會”在廣州大廈舉行。
知名專家、學者和政府官員對廣州發展“流量經濟”進行了論證,規劃全面提升廣州競爭力
的步驟。
據了解,這是政府首次通過招標形式對“流量經濟”進行系列專題研究。據廣州市經貿委主任平欣光透露,招標共發出了261份標書,有15個單位應標,最后有5個單位中標。
記者發現,專題的眾多經濟指標對比中,北京、上海成為廣州“比拼”的對象,而廣州現代服務業如何與香港對接、如何發展成為金融中心、總部經濟如何發展等建議更是多方關注的熱點話題。
相關報道:“流量經濟”廣州攻略(2006—2010年)
記者獲悉,總體計劃廣州的消費品零售總額在2010年達到達2903億元。在“十一五”(2006—2010年)期間著力推進重點領域的發展。現代物流業:物流總量年均增長10%
到2010年,基本構建起物流共享平臺。社會物流總量年均增長10%,達到6.2億噸,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下降到10%,第三方物流占物流市場比重達到30%左右。生產服務業:半數從業人員從事服務業
“十一五”期間,生產服務業實現增加值翻一番,占全市GDP的比重提高5—10個百分點;生產服務業進一步鞏固珠三角生產服務業中心的地位,并擴大對泛珠三角區域的影響力和輻射力。期間,全市服務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2%,到2010年服務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達到55%,服務業從業人數占全社會從業人員的比重達到50%。汽車服務業:形成汽車“廣州價格”
建成華南及泛珠三角最大的汽車服務基地;努力構筑幾條特色鮮明(例如機場路—黃石路—新廣從路—中田汽車城等)的汽車服務空間網絡格局,形成以汽車市場為龍頭,集汽車貿易營銷、汽車物流、維修和配件服務、展示博覽、汽車金融、汽車俱樂部等于一體的汽車貿易服務基地;同時成為國際汽車及零部件產品進入中國市場的重要集散地,并形成汽車及零部件銷售的“廣州價格”,引導國內汽車消費潮流,輻射影響泛珠三角及全國。連鎖經營業:15家連鎖企業營業額超10億
到2010年,全市連鎖經營銷售額達到1350億元,是2004年連鎖經營銷售額的3.66倍,年均遞增約24.1%。連鎖經營銷售額占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達到46.5%,比2004年擴大一倍。總部設在廣州的年營業額超10億元的連鎖經營企業達到15家以上,其中年營業額超過50億元的連鎖企業達到3家以上。
記者觀察:廣州破解工業化后期困局
物流、人才流、資金流、技術流、信息流流動加速,各城市之間業已存在的關于資源、市場的紛爭變得更為激烈。
在這樣的背景下,各城市政府紛紛調整發展戰略,構建更具競爭力的城市平臺。面對北京、上海等兄弟城市的加快發展、爭相趕超的新局面,如何提升廣州中心城市競爭力,是廣州面臨的緊迫課題。廣州已經處于工業化后期階段,同時廣州也是一個生產資料資源稀缺的城市,資源和能源緊缺趨勢明顯。
根據國內外的普遍經驗,此時期的大城市必須發展現代服務業,才能有效克服勞動力成本、土地成本、經營成本上升的阻力。廣州市經貿委主任平欣光表示,大力發展流量經濟,不僅可以增加現代服務業在GDP中的比重,而且可以不斷降低制造企業的外部生產成本和商務成本,提高制造業供需各個環節的流通速率和協作效率,強化廣州優勢制造業,推動廣州經濟向大都市型經濟結構升級。(林波)
[名詞解釋]流量經濟
所謂流量經濟,是與中心城市相適應的一種經濟發展模式,旨在通過在中心城市創造相應的條件,吸引區域內外的物資、資金、人才、技術和信息等集聚,經有效地整合,實現資源增值,再向周邊地區輻射,推動中心城市經濟規模的擴大。
林波 陳運則 范國蕓
責任編輯 屠筱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