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家屬披露天價醫藥費賬單細節,大部分與事實不符有的收費堪稱荒唐
70多歲的離休干部翁文輝生前在哈爾濱醫科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心外科重癥監護室(簡稱ICU病房)住院兩個多月,竟然花去醫藥費550萬元(本報曾于11月24日、12
月4日相繼報道)。這是什么樣的治療?那么多錢又是如何被迅速“吞噬”的?這起天價醫藥費事件的親歷者———患者翁文輝的大兒子翁強日前在京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披露了天價醫藥費賬單細節。
翁強說,我發現醫院的收費賬單中,大部分收費項目與事實不符,有的收費甚至達到荒唐地步。
一、多收費。“病房化驗調查結果(明細表)”中,醫囑合計2119(次)、化驗報告單為1902(次),收費匯總單卻成了2030(次)。“2030-1902=128(次)”,也就是說,醫院多收了128(次)。其中在腎功化驗中,醫囑為156(次),化驗報告單為144(次),收費匯總單為228(次),“228-144=84(次)”,即多收了84次,但醫院在“備注”一欄里只承認多收了3(次);而在關于化驗的說明中,醫院又解釋說“檢查科一份報告中含有多個檢驗項目,如腎功,收費總次數是27次乘以4(項目)=108(次),但報告只有27份”。前后自相矛盾。
二、亂收費。在“血庫項目(明細表)”中,RH血型鑒定、血小板交叉配合實驗等11個項目,既沒有醫囑,也沒有化驗報告單,卻被收費895(次)。同時在“病房化驗調查結果(明細表)”中,異常白細胞形態、異常紅細胞形態等5個項目,也沒有醫囑和化驗報告單,被收費18(次)。
三、重復檢查。我父親住院期間被收費化驗2925次,平均一天44次。他老人家沒有糖尿病,可是血糖化驗(收費)達565次,平均一天近9次。重復檢查、過度治療在我父親身上,可謂達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在《初步調查》承認的2925次收費化驗中,醫囑與化驗報告單、收費匯總單全部相符的只有35份。《初步調查》還顯示,醫院給我父親在48小時內做了43次血氣分析,并解釋說“存在這種情況,因每一小時做一次,48小時43次正常”。
另外,收費賬單顯示,6月3日,醫院給我父親做痰培養54次,一張化驗報告單的結論是“有菌”,其它53張為“未查獲真(細)菌”。7月5日-8月4日,短短一個月時間里,醫院給我父親輸入各種液體1噸多。輸入液體總量最多的7月13日,一天將近170公斤,相當于一名正常成年男性體重的2倍。
主治醫生:我是個傀儡
患者翁文輝的主治醫生、30歲的王雪原日前接受了新華社記者的電話連線采訪。記者:你覺得自己在這起事件中充當了何種角色?
王雪原:現在看來,我和另外兩名住院醫生都被利用了,充當了傀儡。有時我認為某些藥品不應該用或者不需要用那么多,但主任讓用,我不敢不執行,否則貽誤了病情,我負不起這個責任。
記者:能否說說你經歷這起天價醫藥費事件的過程?
王雪原:我感覺ICU病房管理比較混亂。首先是于玲范主任多次讓其他醫生冒用我的名字下醫囑。其次是患者家屬自備藥品無人監管,發生過丟失事件。就這兩方面問題,我專門提醒過于玲范主任,她卻置之不理。
7月31日科里開會,主任說她對患者翁文輝的病歷不太滿意,讓大家(包括我)對病程記錄單、醫囑單進行大面積修改。我沒理會她。8月5日,主任找到我說,患者的病程記錄不合格,她都給我撤掉了,不重寫也得重寫,并給我留好了空格,內容也限制好了。我認為,病程記錄是最原始的東西,絕對不應該更改,主任往下撤,肯定有問題。
8月6日患者去世后,醫院成立了一個調查組,我參與了查賬,許多收費賬單與醫囑都對不上,藥品一般都是隔幾天多領,隔幾天正常領,再隔幾天多領,顯然是蓄意而為。我感覺這里面的漏洞太大了!
最新進展
放棄賠償堅持揭黑
翁強日前在京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我已決定放棄申請民事賠償的權利,我堅持揭露黑幕,就是為了讓更多的醫院引以為戒。”為此他近期將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哈醫大二院多收費、濫檢查、偽造病程記錄單等的部分證據。
翁強認為,首先看病貴貴在變相收費、重復收費、過度治療等違規醫療行為上。
其次,貴在以藥養醫的體制上。近年來,國家采取多種措施遏制醫藥費居高不下的勢頭。其中,全國范圍內藥品降價達17次之多,可是百姓為什么沒有得到真正實惠呢?就是因為降價藥品無利可圖,醫生不愿意開,藥局不愿意進,致使其很快在市場上銷聲匿跡,這些藥品改頭換面后,立馬身價倍增。
再次,貴在醫院將巨額醫療成本轉嫁到患者身上。在國家醫療投入嚴重不足的情況下,全國各地醫院的門診樓卻越蓋越高,住院樓越修越豪華,醫療設備越買越先進,醫護人員的獎金越發越多,這些錢從哪里來?還不是羊毛出在羊身上,絕大部分由患者買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