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種“肉聯”肉食攤點在青島市場上扎堆,而“肉聯”的不少門頭與青島的老牌肉制品企業“青聯”的門頭相似,這讓名頭響當當的“青聯”坐不住了。而據調查,“肉聯”根本就沒有該商標,所謂“肉聯”的企業也不存在。近日,青島青聯股份有限公司向青島市工商局遞交了投訴狀,要求查處涉嫌對“青聯”侵權的業戶。
模仿“青聯”搶市場
日前,家住云南路的市民李先生向記者反映,自己在一些市場上買肉時,發現很多掛著“肉聯”招牌的攤位,弄不清這些攤位賣的肉到底是不是“青聯”的?因為現在的“青聯”在十幾年前也被許多市民稱為“肉聯”。記者經過兩天的調查發現,各種形式的“肉聯”數量不在少數。
在市南區的天橋農貿市場,肉食區就有三四家打著“肉聯肉食”、“肉聯食品”牌子賣肉食品的攤位。在升平路市場上,有六七家肉攤在以“肉聯”名義賣肉。記者走訪四方區鞍山二路、李滄區滄口蔬菜副食品批發市場等也發現了類似的攤位。
據記者觀察,這些“肉聯”攤位有的與“青聯”的樣本店門頭整體一致,只是將其中的“青聯”改成“肉聯”;有的則將“青聯”變成“roulian”,或者將其中個別部位、字體進行改變;有的則將公司的名稱變成“青島肉聯股份有限公司”。
記者在農貿市場采訪了一些正在買肉的消費者,不少消費者都以為“肉聯”和“青聯”是一家的,住在天橋農貿市場附近的老青島張大爺告訴記者,進到農貿市場里,感覺“肉聯”的門頭和“青聯”的差不多,他很少仔細辨認,就覺得肯定是一個系統的連鎖店。
據介紹,青聯是中國肉類食品行業50強企業、全國定點屠宰先進企業,在青島消費者心目中具有很大的影響力,“青聯”牌曾被評為青島市“著名商標”。青聯生鮮銷售部陳剛經理告訴記者,目前青島市場上正規青聯銷售攤點200個左右,而各種類型的“肉聯”、未經許可擅自掛牌的業戶也超過200個,對青聯食品的消費市場形成了蠶食之勢,這些業戶打擦邊球搶奪市場,使企業蒙受了較大的經濟損失,企業年屠宰銷售量不斷下降,青聯維權迫在眉睫。
針對目前市場上各種“肉聯”和假冒青聯攤位的情況,11月14日上午,青島青聯股份有限公司向市工商局商標管理處投訴,請求協助打假,保護其公司的商標權。工商部門給予立案調查,并表示將對涉嫌商標侵權的業戶進行查處。
涉嫌商標侵權
經調查,“青島肉聯股份有限公司”名稱根本沒有在青島市工商局注冊,也沒有“肉聯”的注冊商標,而且很多業戶擅自對青聯的注冊商標和樣本門頭圖形中的個別字進行更改,已經涉嫌構成商標侵權。11月15日,青島市工商局商標管理處有關人士告訴記者,根據商標法有關規定,未經商標注冊人的許可,在同一種商品或者類似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標的,屬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按照規定,可以責令當事人停止侵權,并且進行罰款,對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行為,罰款數額為非法經營額3倍以下,非法經營額無法計算的,罰款數額為10萬元以下。
工商人員分析,使用了“青聯”商標圖案和標準門頭圖形的“肉聯”,明顯涉嫌商標侵權;而對于單獨的“肉聯”二字并不構成商標侵權,但如果“肉聯”沒有注冊,也沒有該企業,那么使用“肉聯”的業戶將涉嫌虛假宣傳,違反了廣告法內容,也應該進行整改。工商部門將對這些業戶進行調查,一旦查明確實構成侵權和虛假宣傳,將進行嚴厲查處。
在天橋農貿市場,一家“肉聯”食品業戶面對詢問稱自己并沒有違法,自己賣的是“肉聯”的肉,而不是“青聯”的,肉聯的廠家和青聯不是一家,但問其“肉聯”企業在哪卻答不上來。市南工商執法人員來到現場查看后表示,這些業戶掛的牌子與其登記的營業執照上的名稱不符,也涉嫌商標侵權,應該撤換,并責令業戶進行整改。
“肉聯”一詞源于“青聯”
據青島青聯股份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公司始創于1903年,1992年8月之前的名字就叫“青島肉類聯合加工廠”,簡稱肉聯,青島僅此一家,當時符合國家大型企業條件的才準許附加“聯合”二字,而小型企業要稱為“肉類加工廠”。1992年8月后,企業更名為“青島市肉類食品集團公司”。1998年,企業改制為“青島青聯股份有限公司”,“青聯”放心肉如今已是家喻戶曉。
因此,青聯的有關負責人認為,“肉聯”的來源也是在“青聯”,很多中老年人一直把“肉聯”當作“青聯”,這使得一些業戶鉆了這個空子蒙騙了廣大消費者,也損害了青聯企業的聲譽。(張成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