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幫少年犯考上大學我市法院系統五年來跟蹤幫教480多名失足少年,他們無一人重新犯罪
晚報訊 “我在看守所里待了1個月,有時候恨自己,有時候想爸媽,大部分時間是在擔心以后怎么辦。”
去年,1
7歲的張某因搶劫同學的乘車卡被判緩刑,在某高中就讀的他還有一年就要考大學,他不知道如果檔案里多了犯罪記錄,大學還能不能接收自己。“我愿意改,可是紙染臟了再怎么變白呀。”在學校里學習成績名列前十名的他哭著跟法官訴說。法官了解到,張某性格內向,因青春期與家人溝通少逐漸認識了一些有壞習氣的朋友,并對朋友間的友情產生了依賴感,當朋友提出要他一同去搶劫時,張某竟因為“不愿掃朋友的興”跟去了。
法官告訴他,市中級人民法院與市綜治辦、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指導辦公室、教育局已經達成一致,對非監禁刑期間可能升學的少年犯,規定可以不在其學籍檔案中記載他的犯罪經歷,徹底打消“回頭浪子”的顧慮。如今,張某已經順利升入大學,每次放假,他總記得去看看法官,講講自己在大學里的幸福生活和對犯罪的悔恨。
像張某這樣在法院和社會幫助下回頭的“浪子”還有許多。16歲時,徐某把同學堵在學校廁所里,敲詐勒索了142元錢。18歲時,服完刑的他在社區和法院的幫助下成了膠南市公安局應急中隊的一名聯防隊員。
18歲的劉某是平度市街頭一汽車維修部的老板,2003年4月1日,他因涉嫌盜竊被刑事拘留。“4月1日是愚人節,我也干了荒唐事。”通過法院幫教,他決心用自己的勞動得到大家和社會的尊重。
記者從昨天全市法院審判與綜合防治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經驗交流會上了解到,2000年11月,全市法院開展“審判與跟蹤幫教百名少年犯”活動。五年來,兩級法院先后將480多名未成年犯納入重點跟蹤幫教對象,沒有一人重新犯罪,更有78名未成年犯走出了亮麗的人生之路,其中30多人復學,10多人考上職業學校或大學,法院還幫30多人找到工作。(記者
趙黎)
相關新聞
市區少年犯罪率首次下降
我市市區少年犯罪集中在市南法院少年庭審理,據該庭庭長李萍法官介紹,雖然今年的案件還沒有審理結束,但從目前狀況看,今年少年犯的數量一定會比去年有所下降,少年犯里青島市少年犯罪率明顯下降。這將是最近5年來青少年犯罪率首次下降。
2000年至今,我市共審結未成年人犯罪案2100多件,案犯2700多人,其中判處5年以上較重刑罰的近300人,占11%;判處5年以下較輕刑罰的有1260多人,占47%;判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宣告緩刑、管制、單處罰金及免于刑事處罰等非監禁刑的近1100人,占42%。審理的各類案件中,搶劫、搶奪、盜竊占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總數的80%以上,輟學、流浪、打工、問題家庭為成年人最多,占八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