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
名為“wueqjjkdkc”的網民發的帖子,為他換回治安拘留三天的處罰
在網絡上發帖子也可能觸犯法律。28日下午,海口市公安局網監處向媒體通報對兩名網民的處分決定。這是海口首次對此類網絡違法進行處分。
案例一
只因騎非海口牌摩托屢被處罰
網上發帖子泄私憤叫囂“襲警”
11月23日,在海南在線網站“海南發展”論壇里有一篇名為“剖析三禁(禁摩、禁電、禁微)”的評論文章,文章下面的跟帖很多,其中這樣一條瘋狂的帖子引起了海口警方的注意:“策劃殺海口交警!報名請回復!”“海口交警統統該殺!”
這是一個網名為“wueqjjkdkc”的網民發的帖子,該網民不停粘帖復制,總共發了十幾行。該網民是惡意炒做,還是有作案動機?海口市公安局網監處對此展開了調查。警方在調查中得知,這個網名是剛剛注冊的。警方利用科技手段查清了此人的身份和具體住址,11月29日上午,“wueqjjkdkc”被帶到公安局進行詢問。
據了解,這名“wueqjjkdkc”的網民姓陳,21歲,是一家商場的業務代表,租住在海口一公司的宿舍里。
陳某交代,他在2003年買了一輛摩托車,由于不是海口車牌,多次遭到交巡警罰款。但是由于業務需要,他需要這輛車子。兩年來,他收到許多罰款單。11月23日晚上,他照常上網,正好看到那篇關于“三禁”的文章。為了泄憤,他在下面發了一連串“策劃殺海口交警!”的攻擊帖子。
陳某說,他沒有其他的意圖,也沒有進行任何犯罪的動機。
經過警方調查,陳某確實沒有作案的動機和準備,屬于為泄私憤而惡意攻擊的行為。但是陳某不知,他這種在互聯網上發惡意攻擊帖的行為,已經觸犯了法律。28日,海口警方對陳某處以治安拘留三天的處罰。
案例二
男生網上“色誘”留女生號碼
自稱只是惡作劇不想犯了法
“海大你知道嗎?我是那里的女生,想認識社會上的朋友,有沒有朋友想帶女生出來,有錢就行。”落款最后留下一個手機號。11月7日晚上,一個境外網站發出了這么一個帖子。
從此之后,海南大學一女生陳梅(化名)的生活就失去了平靜。她接到了兩個陌生的境外來電和一條短信,內容都不堪入目。她果斷地關機,然后到海南大學報警。陳梅認為肯定是有人在做惡作劇,向老師反映。輾轉幾天后,陳梅得知海口市公安局網監處可以受理這樣的案件,向該處報案。
公安機關很快查明,該帖子是她的一個男同學發的,該男生被帶到公安局的時候聲稱,他只是想開個玩笑,弄個惡作劇,完全沒認識到自己已經犯了法了。對于自己的行為,他非常后悔。
最后,警方考慮到他是在校大學生,并無惡意,于是對其警告教育,罰款200元。
專家說法
海口市公安局網監察處:
虛擬網絡受現實法律約束
海口市公安局網監察處姚副處長說,最近一個階段,利用互聯網進行違法犯罪行為的現象呈上升趨勢,其中包括惡意炒作,誹謗他人,網絡詐騙、網絡盜竊、網絡賭博。這些網民在網上肆無忌憚,是因為他們沒有意識到,網絡雖是個虛擬的平臺,但是同樣受現實世界的法律約束,違反了現實中的法律法規,照樣受處罰。像以上兩例案子,利用互聯網平臺泄私憤,誹謗他人,已經擾亂了社會秩序,擾亂了他人的正常生活對社會造成了負面影響。已經構成違法犯罪行為。
海口市公安局網監處通過本報提醒廣大網民要健康、文明、依法上網。并警告有不良企圖、不良動機、對國家和政府不滿的不法分子惡意的通過互聯網傳播任何有害信息的將會受到法律的嚴重處罰。
相關新聞
中國首例網絡誹謗案
天津青年白領趙強在網絡聊天室里聊天時,看到聊天室里網頁上留著很多刺激的留言和電話號碼,于是他產生了搞惡作劇的沖動,在聊天室里和“應召女郎”網站留下了關于一夜情的留言,也留下女同事娟子的名字和手機號碼。
就是他這個輕率的惡作劇,釀成國內首例網絡誹謗案。
2005年9月,娟子一紙訴狀將趙強告到天津市河西區法院,希望法院追究趙強誹謗罪,并賠償她經濟并精神損失2萬元。
天津市河西區法院受理了此案。依據有關法律規定,河西區法院對趙強進行了刑事拘留,隨后逮捕了趙強。失去自由后的趙強更加感到法律的嚴肅。
經過法官調解,雙方達成和解協議:趙強賠償娟子10萬元錢,娟子撤訴。
《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第十九條規定,捏造或者歪曲事實、故意散布謠言或者以其他方法煽動擾亂社會秩序。
公安部在1997年發布了“計算機信息網絡國際聯網安全保護管理辦法”,其中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利用國際互聯網制作、復制、查閱和傳播下列消息:捏造或者歪曲事實,散布謠言,擾亂社會秩序的;宣揚封建迷信、淫穢、色情、賭博、暴力、兇殺、恐怖,教唆犯罪的。違反該法律法規的,由公安機關給予警告,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對個人可以并處五千元以下的罰款;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依照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規定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來源:南國都市報
紀燕玲 李丹 黃培岳)
責任編輯:林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