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寸下降四大行面臨窘境
經濟專家指出,資金緊張將影響未來貨幣政策,央行可能減小貨幣回籠力度
早報財經專訊 據《財經時報》報道,十天前剛剛發生的央行票據流標事件或許標志著,持續近一年的商業銀行流動性充裕的局面出現了逆轉。
《財經時報》了解到,四大國有銀行資金面已發生很大變化,它們的資金頭寸大幅下降,市場資金出現緊張局面。
有關經濟專家指出,四大行資金緊張有助于債券市場利率的穩步回升,短短一個月,一年期央行票據利率已從1.08%回升到1.64%;同時,資金緊張將影響未來貨幣政策的走向——央行或減小貨幣回籠力度。
央票流標
一向炙手可熱的央行票據遭受冷遇。11月17日,央行原計劃在銀行間市場發行3月期和6月期的央行票據各250億元,但公開市場操作的最終結果是,6月期央行票據僅發行182億元,流標68億元。
這是今年來央行票據的首次流標,市場紛紛對此進行解讀,說法大致有三:一是大型投標銀行缺席;二是央行擔心利率上升過快造成風險,提前終止了交易;三是央行主動放緩資金回籠量。
短短一個月,一年期央行票據利率已從1.08%回升到1.64%。債券市場價格指數也恢復到7月21日人民幣匯制改革前的水平。
10月21日,央行副行長吳曉靈發出風險警告,債券市場價格方才應聲下落,開始走低。
頭寸猛降
坊間傳聞,無論央票的流標還是債券市場利率的上行,背后的原因都是四大國有銀行資金面發生了變化。
來自央行的數據顯示,10月金融機構的存差高達9.1萬億元,9月商業銀行超額存款準備金率為3.96%,同比增加了0.32%,比二季度上升0.24%。
但這一情況在近期發生了逆轉。
一位國有商業銀行人士透露,四大國有銀行近來的資金頭寸都下降得特別厲害。
事實上,自9月以來,央行加大了公開市場操作的力度,以求回籠市場過于充裕的流動性。據中央國債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的統計,9月央行凈回籠資金共計980億元,10月凈回籠資金1370億元。
一家股份制商業銀行人士指出,央行大約從商業銀行提取4000億元左右的流動性,且主要集中在四大行。
季節性因素或許也是四大行資金頭寸降低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