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報訊 2006年元旦、春節的腳步漸近,市工商局決定從11月底開始,提前啟動“兩節”市場凈化方案,在全市范圍內開展一次以“強化監管執法能力、深入整規市場秩序”為主題的集中執法行動,讓廣大消費者過一個高興安全的“兩節”。
據介紹,此次行動是為了深入貫徹國
家工商總局、省工商局深入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工作要求,也是工商系統“小局大所”改革后組織的首次大規模、綜合性集中執法活動,是檢驗改革后監管執法能力的一次“大閱兵”。此次執法活動將在全面清理、檢查、整治、規范的同時,突出對重點部位、重點區域、重點商品和重點違法行為的監管。
重點部位:一是全市范圍內的各大綜合商場、超市,尤其是經營各類食品的超市及個體商店、批發市場;二是藥品及醫療器械批發、銷售商店,重點是批發、銷售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藥物的單位;三是農資市場,特別是經銷種植、養殖農資的商店、場所;四是電子產品市場,重點是家用及通訊器材批發、零售商店、柜臺等;五是批發、銷售名牌服裝、皮具及相關奧林匹克標志的市場、專柜等;六是禽類及野生保護動物私下交易的場所;七是建筑、裝飾材料市場。
重點區域:一是日常監管相對薄弱的城鄉結合部;二是容易出現制假儲假窩點的集貿市場周邊地域;三是外來人口相對集中,無照經營較為突出的區域;四是車站、港口、碼頭等商品交易旺盛的區域。
重點商品: 突出以下五類商品:一是食品,尤其是過期變質食品、不符合衛生要求的散裝、套裝食品、使用違禁藥品制造的水發海產食品及假劣酒類食品;二是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及其他藥物;三是化肥、農藥、農膜等假冒偽劣農資產品;四是假冒、仿冒他人商標的服裝、箱包、酒類及汽車配件等;五是各類電子產品,重點查處走私、翻新手機,假冒及質量不合格手機電池、充電器等相關產品。重點違法行為:
一是制售假冒偽劣、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二是利用合同、傳銷等手段進行商業欺詐的行為;三是在報刊、網絡、電視等媒體上刊登、發布違法廣告進行虛假宣傳的行為;四是侵犯知識產權的行為;五是走私販私、制黃販黃等違法行為。
市工商局局長李國華說,這次集中執法活動,不是單項的執法行動,而是在新的監管體制下的一次綜合性的執法活動。搞好這次活動不僅是當前整頓規范市場秩序的需要,也是落實國家工商總局關于食品安全“五個重點五個確保”要求,加大流通領域商品質量監管力度,提前做好2006年元旦、春節市場的監管的需要,同時也是為2006年全面推進綜合執法組團發展工作,全面提高監管執法能力的一次“合成演練”。
李國華局長表示,全市工商系統要按照屬地管理和“網格化”監管要求,采取“拉網”檢查方式對轄區內各類經營主體一戶不漏地進行檢查,邊檢查,邊規范。對一般違法行為,雖造成不良后果,但不嚴重的,在依法處罰的同時,責令限期改正;對重大違法行為,尤其是嚴重擾亂市場秩序,或對群眾身體健康構成威脅的,依法按照處罰上限予以處罰;構成犯罪的,要及時移交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記者閻格寧通訊員袁麗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