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記者 林露露 嚴格
人民網、中新網、新浪等八個“職掌一方”的中國網絡媒體老總,十五日聚首杭州,對話中國網絡媒體核心競爭力。
“核心競爭力”是現場央視主持魯健拋出的一個相對比較抽象的話題,但因為長期身處中國網絡前沿陣地,席上的八位“網總”們憑借自身的種種閱歷,衍生出了不少思
路和火花。
強勢網媒:公信力收獲市場
在八大中國網絡平臺中,新華網和人民網儼然是老大哥,這兩個由中國強勢傳統媒體衍生出來的網絡平臺擁有著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和權威性。所以,談到核心競爭力,兩位老總馬上搬出了各自優秀的新聞、評論隊伍,并表示,這些傳統優勢,為他們各自網絡媒體的先天成長帶來了許多好處。
正如人民網總裁何加正說的那樣:“作為一個傳統的網絡媒體,我們靠核心競爭力——優質的新聞贏得了不少先天優勢,一段時間以來,一直有人希望與我們合作,進行商業化的運營,他們看中的無非是我們的公信力和權威性,未來五年,將是我們長年積累的公信力得到收獲的季節。”
商業網絡:優勢互補,殊途同歸
新浪、搜狐,一直處在商業大潮的峰尖浪口,承受的壓力自然不少,但也因為早早地卷入市場紛爭,成熟得相當快。近兩年來,作為中國商業網站的代表,它們的風頭一度強過中國權威網媒。大浪淘金之后,搜狐與新浪似乎可以與兩位老大哥平起平坐了,可席上的兩位副總口氣依然非常謙虛。中國的官方媒體因為傳統優勢把持著新聞出口,所以對他們而言,帶著合作的誠意,與官方網媒保持著優勢互補,殊途同歸的操作方式成為他們發言的重點。
專業網媒:要想寫好詩,功夫在詩外
或許是長期與經濟類新聞打交道,中國經濟網總裁秦德繼的一席話成為論壇的“點睛之句”。他說,網媒靠不斷的技術創新?技術可以購買;靠優質新聞?新聞可以依靠轉載、招募記者來調配,但是如果中國網媒的運營體制不解決,核心競爭力便是空談。
商業網站運營是為了生存,而中國網絡媒體則是為了賺口飯吃。秦德繼將中國網媒無法做大做強的問題解析得如此明晰,博得席下一片掌聲。
如果說這僅僅是為了拋磚引玉,那么中國新聞網總裁孫永良則將其點得更透:“要想寫好詩,工夫在詩外,同樣做網絡。新華網經過十年的發展,在實力、人氣方面都足以與商業網站媲美,但為什么還是要強調做大做強,這與機制、操作各方面不無關系。核心競爭力在我認為是體制轉換速度的競爭,誰的體制轉換速度快,誰就可以在競爭中獲得成功。中國網媒缺的便是體制。”
責任編輯:林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