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紅星    權威說,成功的奧運會將使一個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提速5至10年。
   伴隨著北京奧運吉祥物的發布,奧運經濟
蛋糕的誘人味道開始濃烈。青島作為北京奧運的伙伴城市,不言自明,將在奧運的助推下實現經濟發展新跨越。那么青島領銜的山東半島城市群,是否也會在這次機遇中強身健體呢?    筆者認為,半島城市群可以形成“奧運部落”。以青島辦海上奧運為契機,研究相關商機和區域經濟合作,把以往“紙上談兵”的東西落到實處,以奧運的名義聚攏在一起,實現商機共享。舉個簡單的例子,由于奧運的帶動,青島周邊的旅游等服務業將面臨一次前所未有的大發展機遇。如果半島城市群各市能建立一個協調發展的職能部門,實現半島旅游等行業聯動,這塊蛋糕就可以做大。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今年省里確立了青島在半島城市群中的龍頭地位,但是客觀地分析,青島對周邊的輻射作用還不像上海之于長三角,這就要求青島不斷“補鈣壯骨”。2008奧運將是一個巨大的轉折,如果在未來的三年里,青島借好了奧運東風,其龍頭地位將更為堅實。這對于半島城市群而言,也是一大幸事。因為缺乏經濟龍頭的城市群,是沒有生命力的。
   當然,在青島發展的同時,在十一五規劃的指引下,半島城市群其他城市也將不斷實現跨越發展。日照的國際帆船基地,有可能成為一些國家和地區代表隊熱身和訓練的選擇地之一,緊靠青島的區位優勢,將使日照分得奧運經濟的一杯羹。而煙臺、威海等地的旅游和服務業也將實現飛躍發展。最近,濰坊結合自己四通八達的地理優勢,規劃建設半島城市群物流中心,并且把發展服務業作為未來幾年經濟增長點之一。各市的工作看似在尋求一市之利,實際上已經把視野融入到半島城市群這個大區域里。作為山東經濟最發達的區域,這里當領風氣之先,為實現山東“大而強、富而美”的目標做出貢獻。
   不過,由于起步晚,加之行政區劃等各方面的因素影響,半島城市群的合作還不像長三角等地活躍。因此,不妨以奧運的名義,搭建一個平臺,從體育經濟開始,在奧運志愿者選拔和奧運配套服務等方面進行合作。而后再逐步向其他領域擴散。以奧運熱情和奧運商機帶動半島城市群合作,讓大家都參與進來。這個意義對于未來將是不可估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