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劉紅星
日照市莒縣劉官莊鎮不是什么經濟大鎮,但“江北吹塑第一鎮”的名聲很大。由于找到了“吹塑”這個點,帶出了一個莒州塑料城和一個莒縣塑料制品工業園,由點及面,逐步形成了吹塑專業鎮的雛形,劉官莊因此走上了富民強鎮之路。回首20多年吹塑事業的發
展歷程,記者發現,“路”之于劉官莊的意義太重要了。
引路人———“吃螃蟹者”的示范作用
陳長青,一個將近50歲的農民,他惟一特殊的經歷是當過兵,正是他無意中找到了劉官莊鎮全鎮發展的鑰匙——做塑料制品。從加工塑料袋等簡單塑料制品開始,陳長青用在部隊上學到的手藝,在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了艱苦的創業。并和家里的親戚一道不斷把事業做大,現在他擁有年生產能力達千萬噸的長青塑料有限公司。而后來跟進的孟凡江(陳長青的內弟),在1985年貸款購買了一臺吹塑機,現在已發展為年創產值1700多萬元的莒縣城南塑料廠。這一階段有一個吹塑業的群體開始起步。
現在看來,在劉官莊鎮長青塑料不是最大的,但當初的示范意義不可估量。在我國經濟改革開放之初,我們發現,陳長青這類人物不在少數,他們在致富的同時,無意中帶出了一個村、鎮乃至更大范圍的專業化。青島即墨的布匹市場等都有這樣的軌跡。所以,長青式的人物之于劉官莊有“樣板”作用。
在長青公司,記者見到了陳長青的妻子孟凡云,一個普通的農村婦女。剛開始對于記者的采訪還有些顧及。她說:“這些年上報紙、上電視,但有什么用呢?為名所累,還是踏實地干好自己的事兒更好!”她說:“老陳(陳長青)是個好人,當初他對吹塑技術等毫無保留,現在大家都富了,我們也不想說的太多。”經歷風雨,這對夫妻有成功的喜悅也有挫折時的憂傷。近距離接觸這些民營企業家,記者更深切地體會到給予民營經濟更多的關注,或許正是今后農村工作的一個重要方面。
劉官莊經濟在發展,一些過去的故事值得懷念,畢竟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是勇氣和智慧的代表,這兩樣品質也是全鎮今后發展強大最需要的。
有形之路———206國道帶動路域經濟
要想富,先修路———這句話還是有普遍意義。劉官莊鎮工作人員介紹說,二零六國道南北貫通了莒縣縣城和劉官莊鎮,在這條主路的基礎上,又投資建設了“二縱六橫”的公路格局,使劉官莊發展的“有形之路”初具規模。而莒州塑料城和莒縣塑料制品工業園就分布在二零六國道兩旁。驅車從莒縣縣城向南,國道兩旁是規模不斷壯大的一城一園,山東晨曦化工有限公司、莒縣廣源塑料廠等企業分布在道路兩旁,往來運貨的車輛絡繹不絕,一派繁忙景象,為了適應發展需要,記者看到該國道正在緊張施工,拓寬路面。
華洋塑料制品有限公司總經理劉貴方很有感觸地說:“政府在園區建設上舍得投入,創造了良好的硬環境,有利于招商引資和企業的發展。可以說,修路修出了財富。”
劉官莊鎮常務副鎮長高霞介紹說,今年以來全鎮共投資131萬元對莒州塑料城內主要道路進行硬化、綠化美化,新硬化道路2000多米,硬化面積1.5萬平方米,架設路燈90盞,綠化面積3850平方米,較好地改善了園區發展環境,吸引客戶投資發展。目前莒州塑料城有45家企業投產運營,1-9月份實現銷售收入11億元,完成利稅9100萬元。鎮駐地的莒縣塑料制品工業園開發有新突破,劉官莊村塑料加工小區新規劃開發面積300畝,其中一期工程占地100畝,已有20個項目落戶,已完成投資3500萬元,建成后將實現產值1.2億元。
二零六國道的建設者,當初可能并沒有想到一條路會在劉官莊演變成發展路域經濟的大機遇,更不會想到在這條路旁能產生一個吹塑業興旺的專業鎮。
歷史就是這樣,不經意的一個舉動,卻影響著無數蒼生的命運。劉官莊應該感謝這條路。
無形之路———一個鄉鎮的“思路”
“周邊大發展,我們怎么辦”,這樣的討論在劉官莊鎮已經進行了很多次。面對山東半島城市群周邊鄉鎮的發展,劉官莊人坐不住了。他們在莒縣縣委的組織下到近年來發展迅猛的臨沂等地考察學習,大家回來后達成了共識,必須抓優勢產業,搞出特色。只要方向對頭,有一個大的發展思路,就能逐步展開,搞活全鎮這個“大盤子“。
為此,鎮政府緊緊抓住塑料加工這個主業,同時突出翻砂鑄造和建筑建材等產業,擴規模、抓延伸、上檔次,力促鎮域經濟快速發展。以塑料產業為依托,加大招商力度,今年1-9月份共引進項目34個,合同利用外資1.94億元,到位資金1.19億元。
而今,全鎮塑料產業已初步形成了社會分工協作、自主配套完善的產業鏈,逐步由過去單一的吹塑制袋發展成為集吹膜、制袋、吹塑、印刷、機械制造等各個環節于一體的塑料產業鏈條,已初步形成了柳河村62家造粒、劉官莊村70家吹塑、四角墩村35家制袋、高家莊156家高壓制膜和馬車嶺村15家塑料機械制造與維修等產業鏈式生產體系。還帶動了餐飲、運輸、產品設計開發、咨詢等一批專門為生產企業提供產前、產中、產后服務的配套產業。鎮域經濟的快速發展拉動了鎮駐地小城鎮建設的開發速度,去年以來,鎮駐地開發建設完成投資750萬元。
陪同記者采訪的鎮黨委工作人員侯平成表示,如果說起初“江北吹塑第一鎮”有點“隔著窗欞吹喇叭———名聲在外”的話,那現在的確越來越名副其實了。劉官莊行進在發展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