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業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肩負著重要的歷史使命。同時,地產商因其特殊的社會地位而招致褒貶,尤其在房價高漲、行業投訴猛增的景況下,開發商的社會形象史無前例地被推到批判席上。上至全國兩會代表委員的提案,下至普通購房者,大多把開發商當成負面形象,“暴利之首”、“哄抬房價”、“為富不仁”、“要
挾中國經濟”等一些貶義詞罩在地產商的頭上。
為此,北京某企業副董事長謝強,北京某投資董事長張民耕,某集團總裁魏建軍針對籠罩在地產商頭上的霧紗,進行了生動的自我剖析。
到底有沒有暴利
謝強:房地產不是暴利行業,北京尤其不是。個別的城市房價比較高,原因很多,第一是我國經濟增長過快,第二是居民沒有一個合理的投資渠道,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我們商品房的結構不合理。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這四個城市的房價應該單列出來,因為它們是特殊城市,與其他城市不一樣,在評判房價的過程中,應該更有普遍性,而不應該僅僅把眼光局限在有限的區域內。市場是第一位的,你建的房子,價格高不高由市場決定,如果沒有人買,你喊得再高也不行。
張民耕:房價很有趣,房價就像公共汽車踏腳板,你只要踏上去,就要變形,你踏上去了,就希望每年都要漲一點,這與國民經濟的GDP差不多。為什么不能漲得太快,最大的問題就是社會的勞動力價值提高的不快。房子是耐用消費品,它要用幾十年,一輩子,另外它還是社會保險品,居者有其屋,不是說居者都要買新屋,很多國家政府是提供廉租屋,而且對于住廉租屋有促進作用,大學畢業你住著廉租屋沒有什么問題,但是住五年十年,就難為情,政策會激勵你積累錢買房子。所以咱們要抱著平穩的心,漲價漲得慢一點。
魏建軍:房地產價格組成很復雜,地價的上升和降落,客觀上說明勞動生產力的水平,和東京、紐約同類城市比,我們中國的大城市的房價偏低,但你不能拿一個相當于青海、吉林的城市比,當然那邊低,可你為什么不去買呢?那里的生產力水平決定了那里的房價水平。
記者點評:盡管地產商眾口一詞,但老百姓聽了仍是心有不甘,房地產市場由于長期處于賣方市場,老百姓的意志還很難對高高在上的房價產生實質影響。而要辯明自己的“清白”,地產商們的“房價說”還須更加有理有據。
為什么要給富人蓋房子
謝強:富力城是富力集團在北京拍的第一塊地,價值31.58億。到現在的單位成本是6668元/平米,均價7500元/平米開盤,現在已經升至9000多元,我們一期的房子實際賣的比較便宜,現在我們的房價漲了,但是裝修的標準也變了,比如電梯等都做了更新換代,另外容積率在三環也比較少。現在賣的不是原來的東西。關鍵是成本,一期比一期好,但一期比一期成本高,所以我們有理由漲價。而這樣一來,就肯定要犧牲一部分購買群體,而另外更有需求的購買者才會填充進來。
張民耕:我蓋的房子也不是給窮人住的,我開始做康城的時候,還有一個夢想——要給白領蓋別墅。中國人多地少,實現不了,就降一下標準,就是聯體別墅,但是做著就做不下去了,為什么?由于康城在郊區,那個地方水電全部要由幾公里外牽過來
"道路也沒有,京通路、京沈路都離三公里,這樣一算,價錢都上去了,原來我計劃每套房一百萬以下,后來發現做不下來。市場往往比計劃聰明一萬倍。但我的念頭不滅,我還在郊區找地,只要這個地價一畝地三十萬之內,我還想辦法給白領蓋別墅。
魏建軍:給富人蓋房子是社會再分配的模式。給富人蓋房子,比給窮人蓋房子,對社會貢獻大。解決個體無力購買房子的問題,這是政府的事情,每個國家都有這個責任,這是國力的表現。房子三千蓋出來,兩百租給窮人,這是政府財力所在,政府的財力從哪來,就需要房地產企業,地產企業要發展,才能供應大量的稅收給政府,政府才有能力給根本無力購房的人制造房子。所以沒有錢買房子的人,不應該由市場解決,應該是市場發展以后,二次分配去解決。所以說給富人蓋房子,已經解決了一部分二次分配的問題。
記者點評:魏建軍闡述了“二次分配論”希望這位“豪宅專業戶”也能為窮人們造稱心的房子,為什么二次分配不能在一次分配時就完成呢?
責任編輯:林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