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居我省西南部的兗州市交通便利、煤炭資源豐富,原來工業經濟總量主要靠煤炭資源支撐,可如今,該市堅持“工業立市、民營強市”的發展理念,全面放開搞活,一個個大項目紛紛落戶,龍頭企業更強大了,經濟結構更完善了,今年以
來已有5家世界500強企業相繼落戶,成為我省發展最快、勢頭最好、也最為活躍的縣域之一。
兗州作為古九州之一,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京滬、新石鐵路交錯而過,公路網絡密集,交通優勢明顯,資源豐富,煤炭探明儲量達200多億噸,而且農業基礎好,是我省最早噸糧縣之一。
“有優勢并不能代表進步,有基礎絕不能目光短淺……”為實現更好的發展,兗州提出了“乘勢而上、大干大上”的口號,把擴大開放、發展民營經濟作為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
為完善經濟發展結構,該市圍繞“大集團、梯隊、培植”三大工程,做足了“以大引大、以商招商、經貿互促”的文章。為確保招商大項目順利落戶,市里專門成立了重點項目管理委員會,從項目包裝、合作洽談到項目建設,全程服務、全程推動,為客商提供“零距離”跟蹤服務。
意大利倍耐力集團與銀河集團合作建設子午胎生產線、美國國際紙業與太陽紙業合資建設40萬噸液體包裝紙項目……今年以來已有5家世界500強企業相繼落戶,1—9月份,兗州實際利用外資已達5214萬美元,增長達109.8%。“這些數字可都是實打實的,而且項目的前景非常樂觀……”談起這些,兗州市委書記韓軍意氣風發。韓軍告訴記者:“一個個大項目的落戶不僅壯大了當地龍頭企業的實力,而且為當地經濟的持續發展提供了強力支撐。”
據介紹,目前兗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已發展到140家,利稅過千萬元的21家,其中過億元的達4家。今年全省確定的10個省政府領導重點聯系的外資項目中,兗州一個縣級市就占了3席。在最新公布的全國縣域社會經濟綜合發展指數最新排行榜中,兗州躍升了11個位次,名列全國第50位。“經濟發展了,財力增加了,就應該讓老百姓得到切實的實惠。”兗州市委書記韓軍對記者說。今年當地全面取消了農業稅,全市農民直接減負3000萬元;實行鄉鎮教師干部工資由市財政統籌發放,解決了鄉鎮干部教師工資待遇偏低的問題;對城區22條小街巷進行了全面的維修改造,解決了群眾行路難的問題;擴大了養老、醫療、失業保險覆蓋面;撥救助專項資金66萬元,救助特困學生,保證全市沒有一個孩子因貧困而輟學……蓬勃發展的兗州處處盛開著和諧、安康之花。(記者張宏磊通訊員張頌陽張健民)
責任編輯:屠筱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