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回放
上周,在廣東省性學會一次學術會議上,一位“性學專家”提出了“性匹配”理論,并指出兩性的匹配是解決婚姻問題和改善婚姻質量的關鍵,試婚可以避免“性”格不合。這位專家表示,“從這個角度說,我不反對未婚男女試婚。
”此言引起人們的熱烈討論。
●“試婚是一
種社會進步的標志,而非道德墮落的表現。當然,需要提醒的是,無論男女對于試婚,都要慎之又慎,不要以為好玩,拿自己的幸福作賭注。”
●“離開感情談婚姻,用‘性’來開脫不幸‘婚姻’不僅是離題萬里,也是對傳統儒家文化的一種蔑視和挑釁。”
“性文化節”期間一位專家提出“性匹配”理論 宣稱試婚可避免夫妻“性”格不合
贊成 試婚能保護女性
過去許多女性,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婚后始發現所托非人,想離婚,又礙于社會觀念和輿論、子女問題,再加上手續繁復,不得不選擇默默忍受了此余生;現在不一樣了,通過試婚,可以更早發現彼此的愛好、習性和缺點,發現不合,及時調整,力求最好結果,女性發現所嫁非人可以及時大聲說不,及時剎車,趁著年輕,另擇佳偶。相信試婚有助于因婚前盲目而帶來的痛苦,降低離婚率。
這體現社會的進步,婦女的解放,人性的和諧。想象那些慘遭淘汰的男性的狼狽相,始知此說可信。忠告這些人,拿出男子漢氣魄來,不合就另找,找到合適為止。此地不留爺,自有留爺處。
總之,試婚是一種社會進步的標志,而非道德墮落的表現。當然,需要提醒的是,無論男女,對于試婚都要慎之又慎,不要以為好玩,拿自己的幸福作賭注。青春的黃金時光很短,稍縱即逝,一旦錯過,覆水難收,就只能自食其果了。(林軒俊)
反對 “專家”豈能以“性”測婚
眾所周知,婚姻賴以生存的土壤除了感情,還是感情,它絕不可能容納“第二物”。沒有感情,婚姻的大廈將傾矣。
“專家”認為婚姻失敗多因性不和諧的高論,讓我不敢恭維。試婚可以避免“性”格不合的論調更是令我大吃一驚,難道結婚就是為了性和諧,說難聽點就是為了赤裸裸地性交?婚前不試婚,幸福無保證?這些冠冕堂皇的所謂“專家口吻”真不知要將我們帶到怎樣的一個認識誤區?婚姻是以感情為紐帶,性愛只不過是其中的一個小插曲,它只是幸福生活的調味品、點綴物。就像味精和菜肴的關系,加不加味精并不會影響一道菜的生成,至于品菜的細節,完全取決于雙方的涵養、學識、素質、氣度等。
離開感情談婚姻,用“性”來開脫不幸“婚姻”不僅是離題萬里,也是對傳統儒家文化的一種蔑視和挑釁,鼓搗“試婚”可以避免“性”格不合的說法實在是有欠考慮、不負責任的草率之舉。(海魚)
第三只眼“試婚”讓人發昏
試婚真的能像專家和試婚者期望或據以為由的那樣,有助于了解對方的性格、志趣、生活、習慣等,使將來的婚姻生活和諧美滿;有助于預先感受性愛,了解彼此性能力,從而提高今后婚姻的滿意度嗎?誠然,專家關于試婚的觀點并非沒有道理,可是婚姻并不僅僅等于兩個人的“性”福。
婚姻不僅是兩個人的個體行為,還需要法律的認同和保護。試婚是不規范的同居行為,同意試婚就是對現行法律的否定,將對婚姻制度造成嚴重威脅。
同時,性生活是否和諧不是通過“試”能實現的,試婚不能解決婚姻“磨合”的所有問題。企圖通過幾月半載的“準夫妻”生活,就能試出今后能否共同生活的結果未免過于天真。且不說夫妻生活需要愛情不斷更新,還需要長久經歷生育、教養孩子的共同考驗;也需要經歷侍奉雙方老人、應付各種人際關系的考驗,更需要經歷事業、工作、興趣、愛好、性格等差異的考驗。
危險的是,試婚可能為部分居心叵測的男子玩弄女性提供了機會。一旦試婚失敗,損失最大的還是女方。
因此,如果從全面的、現實的、試婚者自身的角度,用多方面的眼光來考察“試婚”,無論于國、于家、于己都弊大于利。如果只是表面現代,而內心傳統,又沒有足夠的心理承受力來接納試而不婚的結局,這婚還是不試為妙。(葉花果)
責任編輯:屠筱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