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少年"的憂思
許多鄉鎮中學都有這句“教育為本,百年大計”的標語,但農村教育的現狀確實不容樂觀。
對于大多數輟學的孩子來說,進城打工是他們最理想的選擇。在離鄉的孩子中,有部分人因吃苦耐勞等寶貴品質,在城市有所作為,并留在城市發展;也有部分人攢夠一筆錢后,回
鄉結婚生子,復制父輩的生活;但也有極少部分人會游走于社會的邊緣,走上刀刃與荊棘叢生的犯罪生涯。盡管記者在威縣并沒有細致調查輟學青少年的犯罪問題,但手頭已有的材料已足以說明這一問題的嚴重性。
2005年6月,石家莊市警方破獲了一起該市建國以來最大的飛車搶劫案,共抓獲犯罪嫌疑人22名。令人震驚的是,在22名犯罪嫌疑人中,有21人是16歲到22歲的農村青少年,均為小學或初中文化。在他們離開家鄉時,原本都是踏實肯干的年輕人,沒有任何犯罪記錄,但到城里打工一兩年后,卻變成市民談之色變的"飛車黨"。
孫凱,飛車黨成員之一,1985年生,初中文化。在他被抓獲后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像我們這樣的,早早離開了學校,要文化沒文化,要技術沒技術,找活兒很不好找。有時候好不容易找到一個工作,干了幾個月后老板卻不給錢。被迫無奈之下,就干上了搶劫這行兒。事實上,有多少青少年像孫凱一樣,滿懷著希望與夢想來到了陌生的城市,卻發現這里根本沒有他的位置,所有的鮮花與成功都是屬于他人的。在美好的想象與沉重的現實之間,很多年輕人就這樣失去了重心。
石家莊市公安局東苑刑警大隊隊長岳勇利說,現在從每年處理的案件中,已發現有一種犯罪嫌疑人年齡下降、數量上升的勢頭。令我們最痛心的也就是這種青少年犯罪,我曾經辦過一個案子,一個十三、四歲的女孩子竟然伙同別人去搶劫。她還是個孩子,怎么竟會走上這樣一條路?
青少年犯罪已經成為一個必須正視的社會問題。而緊接下來的一個問題是,是什么讓這些花季孩子走上危險的"江湖之路"?學校教育應該承擔多少責任?
威縣常屯中學校長吳家峰說,目前對一所鄉鎮中學的評價,依據和城市一樣,最重要的是教學質量。事實上,對鄉鎮中學來說,轉換一名"雙差"(學習差、行為差)學生比培養一名大學生有價值得多。假如一這名差生推向社會,會給社會帶來不好的影響甚至是危害。而目前農村學生的輟學比例居高不下,將有更多的差生被推向了社會。
只有無可救藥的成年人,沒有無可救藥的未成年人。壞孩子完全有被挽救的可能,但這需要所有人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