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迅速縮短與這座城市的情感距離。 這些年來,我市還將改善與優化投資環境的目光,投向市政公用設施、通訊、電力等極其廣闊的領域,在人力和財力投入上“不惜血本”。例如,僅僅在開發區一個地方,我市就先后投入200多億元,建成了一大批大型市政公用、交通、通訊、能源等設施。而這
樣做的目標只有一個,就是使環境優化、再優化,為外商在青投資發展提供最大程度的便利。 更值得稱道的是,在我市將“優化投資環境”這篇文章鋪陳得絢麗無比的過程中,始終把營造良好的政府服務環境,作為自己在利用外資的競爭中博弈的利器。
這些年來,我市為優化投資軟環境,持之以恒地實施以“轉變職能、規范審批、政務公開、依法行政、效能監督”為主要內容的政府管理體系創新“五項工程”,創建學習型、創新型、競爭型、服務型的“四型機關”,要求做到快辦理、快審批、快落實、提高機關工作效率“三快一提高”。“五、四、三”的目標均指向一個———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和服務水平,為外商創造良好的投資發展環境。
2004年底,在“中國最具經濟活力城市”評選中,青島榮獲“企業家滿意獎”,央視組織的權威調查顯示,青島在社會治安、水電供應、政策穩定等方面的出色表現被企業家看好,85%的被調查企業表示會在青島繼續擴大投資。今年8月,全球最權威的財經雜志《財富》根據外商投資調查以及世界銀行、聯合國等相關機構對中國的城市投資環境評級,參考中國政府公布的數據,評選出10個2005年中國最佳商務城市,其中,青島在“環境質量最高”的城市評選項目中位居榜首。
很顯然,這份以“優化投資環境”為命題的考卷做到現在,青島的成績相當不錯。而理所當然地,優異的成績自然會獲得豐厚的回報。
截至去年底,全市累計實際吸引外資接近200億美元,占全國比重的3.6%,占全省的36.6%。僅去年一年,我市就吸引總投資過1000萬美元的外資項目212個,3000萬美元以上的項目5個,新引進世界500強項目11個。目前,累計在青投資的世界500強企業已達76家。而根據統計,目前我市實際利用外資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比重已經達到46%,外商投資企業職工人數占全市城鎮從業人數的45%以上。
一切剛剛開始
人們看到,經過近年來市委、市政府的睿智運籌和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目前我市已基本完成以三大特色經濟(港口、旅游、海洋)、四大工業基地(家電電子、石油化工、汽車機車造船、新材料)、五大區域性中心(航運、物流、服務、金融、高新技術產業),六大產業集群(家電、電子、石化、汽車、造船、港口)為特點的全新生產力布局,為青島經濟的再次騰飛調整出近乎完美的姿態。而推動這一姿態形成的力量,離不開已占我市固定資產投資將近半壁江山的外資。
那么,如何使外資為青島經濟騰飛發揮更大作用?這是一個紛繁復雜的重大問題,解決之道千頭萬緒。但有一點可以確定:進一步優化投資環境,是解決好這一問題的切入點,同時也是解決好這一問題的關鍵點。
市委、市政府近日提出,我市利用外資要質、量并舉,向更高層次、更寬領域和更大規模邁進。更高層次,就是圍繞三大特色經濟、四大工業基地和六大產業集群,開展專業招商、集群招商,提高引資項目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更寬領域,是指大力開拓服務業和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招商引資,尤其要在公路、橋梁、碼頭、供水供熱、旅游景點、物流等重點行業引資方面實現突破,并積極發揮企業主體招商作用,通過跨國并購、轉讓等方式,提高大型國企和民營企業的國際化水平;更大規模,則是要進一步挖掘潛力,縮小與發達城市利用外資的差距,為我市構建可持續發展的經濟體系、構筑現代化國際大城市框架、提升城市核心競爭力發揮積極的推動作用。
這意味著,我市對利用外資提出了全新要求———必須以更大的勇氣和智慧,創造出更為優越的投資環境。
更高層次、更寬領域、更大規模地利用外資,首先應該為投資者提供更為完善、更有張力的交通網絡。記者了解到,未來幾年,我市相關部門將圍繞市委、市政府確定的“三點布局、一線展開、組團發展”的城市格局,以建設現代化城市高速公路網為骨架,統籌港口、公路、機場、鐵路基本建設協調發展,構筑規模適應、布局合理、結構優化、管理先進、多種運輸方式銜接協調的國際化城市大交通網絡體系。
政府的服務水平應該進一步提升。令人振奮的是,目前我市各級各部門正“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紛紛在學習先進地區經驗的基礎上,結合自身特點全面提升服務水平。例如,城陽正在進一步完善“全方位、網絡化、零費用”的外商投資服務大廳,萊西提出對外商提出的意見做到“件件有落實,事事有回音”,即墨提出“27問”向外商“征集”問題并予以重點解決,膠州努力實現為外商服務“零障礙、低成本、高效率”,平度實行全程“保姆式”服務,解除外商的后顧之憂,膠南要把“為外商誠信服務”打造成響當當的品牌……
隨著外商在我國投資規模的擴大、投資領域的拓寬和投資層次的提高,擁有各種門類的技術和管理人才,將成為吸引外商投資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市擁有全國1/3的海洋科研機構和1/2的海洋高科技人才,形成了中國海洋大學、青島大學、青島理工大學、青島科技大學等為主的大學群,并吸引了山東科技大學的東遷和石油大學前來落戶,為我市進一步利用外資提供了強大的智力支持。但這些仍遠遠不夠,今后我市應以更為寬闊的胸襟和更為科學的機制,放眼世界延攬人才,同時對現有人才加快進行管理能力與技術水平的培養與提升,為外商投資發展提供更為優良的人才環境。
此外,我市還應該在打、防、控一體的社會治安管理機制基本完善的基礎上,進一步強化社會治安,打造“平安青島”;應該在目前我市各區、市都已有了比較完善的外國人居住小區,就讀外籍學生已達3000余人,一些區市專門建立外國人病房,并且正在建設一個有1000張床位的國際醫院的基礎上,進一步改善外商的居住、醫療、子女入學等條件;應該在一個文明城市的高雅氣質日益顯露、市民的文化和文明素質大幅提高的基礎上,進一步倡導“親商”理念,為外商提供更為理想的人文環境……
利用外資,環境至上。在推動利用外資向更高層次、更寬領域、更大規模的遠大目標豪邁跨越的進程中,我市每一級政府、每一個部門、每一個人,都應以神圣的使命感和強烈的責任感,在每一個細節上精心運籌,百般思慮,不斷打磨自己置身的這個關乎青島未來的投資環境,如同一位藝術家窮畢生之力打磨一件杰出的藝術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