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4日,位于濟南市燕子山路的2006年中央國家機關公務員招考山東省報名點前人山人海,報考者排起數千米長隊等候入場。統計數字顯示,山東省的報名人數高達3.8萬人,其中大多數是2006屆大學和研究生應屆畢業生(新華社發
周青先 攝)
2006年的國家公務員招考職位不再設戶籍限制,每個職位平均有48.6個人競爭。
記者昨天從人事部公務員管理司獲悉,共有50萬余人報名并通過了資格審查,其中12萬余人具有兩年以上基層工作經歷。
人事部公務員管理司的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共有中央、國家機關的97個部門面向社會公開招考10282人,共有50萬余人報名后通過了資格審查,而報名者估計接近100萬。記者了解到,今年有5個職位的考生超過了1000人,民革中央的一個“基礎組織管理”的職位報名者達到2014人,創下歷史之最。但與往年一樣,今年的報名仍是“熱的熱,冷的冷”——人事部等部門報名者扎堆,而國家海洋局南海分局、西藏自治區地震局、青海煤礦安全監察局的10個職位甚至沒達到開考比例。
據這位負責人介紹,2006年國家公務員考試有三大特點。一是明確中央機關必須有三分之一的職位只面向“具有兩年以上基層工作經歷的高校畢業生”,這次共有12萬余滿足此條件的人報考。二是除特殊職位外,各職位的資格條件中不得有性別、身高、體重、外形、外貌、婚姻狀況、畢業院校等限制。三是首次對中央、國家機關的招考職位不設戶籍限制,在全國范圍內提供了平等報考的機會。
國家公務員考試錄用制度已施行11年,約有80多萬人通過考試走上“仕途”。最近兩年,公務員考試的熱度一年漲似一年,今年的報名人數已是去年的兩倍,并以48.6比1的錄取比例超過高考、研考,成為中國競爭最激烈的考試。
公務員考錄制度
針對今年公務員招考的三大新特點,國家行政學院公共行政教研室主任、教授竹立家認為,新《公務員法》實施后的首次公務員招考能夠做出這些重大調整,是我國公務員考錄制度的重大進步,實現了“所有公民都有資格為國家服務”的公平公正思想。
竹立家教授認為,中央、國家機關1/3的職位要求有兩年以上基層工作經歷,這強調了公務員隊伍的實踐能力,而且,這個實踐能力是從基層獲得的,這就保證了國家機關的工作不會脫離基層。我國有60%的人口生活在基層,而公務員是國家重大政策的制定者和執行者,他們必須了解基層,對中國現實有深入了解,具有“公共精神”,這樣才能保證他們制定和執行的政策符合最廣大群眾的利益。這對我國的公共預算、義務教育、公共醫療等方面工作尤為重要。
對于今年招考職位不得有性別、外貌、畢業院校等限制,并首次取消戶籍限制,竹立家教授尤為贊嘆。“這就把‘所有公民都有資格為國家服務’的指導思想具體地落實了。”以前國家公務員招考中出現過的限制條件,例如“限男生”、“需有北京市戶口”、“限90所指定高校畢業生”等等,竹立家教授認為,這些都與工作本身無關,是不平等不公正的。國家機關的大門不能只向一部分人敞開。
同樣是針對這三大新特點,人大社會學教授周孝正認為,其積極性有兩方面。一是表明我國正在進一步向社會主義法制國家邁進:“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取消戶籍等不應有的限制,是符合先進方向的。二是取消一系列限制后,考公務員的人員范圍明顯擴大,百里挑一,必將有利于提高公務員整體素質。(晨報記者
雷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