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濟南11月2日訊(記者呂華遠)1日上午,中國植物學會常務理事、山東植物學會理事長李法曾教授告訴記者,在上了國家首批外來入侵物種“黑名單”的9種植物中,我省目前至少已經發現了6種。值得慶幸的是,這些入侵植物尚未形成嚴重危害。但專家提醒說,對外來入侵物種,包括未被“通緝”在內的,也應引起密切注意。
國家環保總局、中科院2003年公布了首批危害嚴重的外來入侵物種,包括9種植物和7種昆蟲、動物。據了解,我省目前已發現的外來入侵物種主要集中在植物領域。在被“通緝”的9種植物中,我省目前已經掌握了其中6種的標本,分別是空心蓮子草、豚草、毒麥、大米草、假高粱和水葫蘆。李法曾說,外來物種入侵一般分為進來——定居——潛伏——爆發四個階段,定居和潛伏期有時長達兩三年甚至一二十年的時間,對此,應該有足夠的重視和清醒的認識。值得一提的是,未在“黑名單”之列的外來入侵物種像小花山桃草、牛膝菊等雜草,在我省很多地方都已泛濫生長,搶占土壤和水分而又難以根除,造成了生物多樣性的喪失和不小的經濟損失。
李法曾教授介紹說,外來物種入侵有的屬于無意識引進和自然入侵,也有相當一部分是出于景觀美化、生態環境改造等目的有意識引進,像空心蓮子草、大米草、水葫蘆等均屬此列。上世紀50年代,水葫蘆被作為優良的青飼料,在全國推廣種植,結果泛濫成災,堵塞河道,搶奪水中養分,目前,我國每年用于治理水葫蘆災害的費用都在5億元以上。空心蓮子草,又被稱作革命草、水花生,多分布在平原濱湖地區,危害水稻、棉花、蔬菜和果樹,產自南美洲,上世紀50年代被作為豬飼料引進并推廣種植。
據了解,很多外來入侵植物的種子都有很強的生存和傳播能力,豚草每株可產種子300—62000粒,水葫蘆的種子沉積水下仍可存活5—20年,而假高粱的種子常混在進口作物種子中引進并擴散。李法曾教授說,外來入侵物種從其原生地傳播到另一個環境,一旦擴散開來,往往能明顯地影響和改變遷居地的生態環境,嚴重影響遷居地的生物多樣性保護與農業可持續發展,甚至會對生態系統造成不可逆轉的破壞。據國家有關部門統計,目前我國的外來入侵物種約有400多種,包括植物、微生物、無脊椎動物和哺乳類等,每年要造成數以千億計的經濟損失。
“請神容易送神難”,據了解,在對外來入侵生物的監管上,目前牽扯到農業、林業、環保、貿易、海關、檢疫、科技等多個部門,但缺乏統一、高效的引進管理機構,難以發揮管理優勢。業內專家呼吁,應盡快建立這方面的專門監管機構,對外來物種入侵“防患于未然”。
責任編輯:林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