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濟南11月1日訊(記者李琥珀)泉城市民何時能重新喝上甘甜的泉水?從11月1日舉行的中荷合作項目“中國地下水信息中心能力建設”研討會上傳來消息,濟南巖溶泉域已和北京平原區、新疆烏魯木齊河流域一起,被列為該項目示范區,2007年項目結題時將提供一套既能保證濟南泉水出流,又能實現地下水最優開采的可行性方
案。
據介紹,“中國地下水信息中心能力建設”是中國政府和荷蘭政府聯合資助,由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組織實施的國際合作項目,項目自2003年開始啟動,周期為5年,總經費約2700萬元。之所以選擇濟南巖溶泉域作為示范區,是因為該泉域是全國特別是我國北方典型的以巖溶溶泉為特色的流域系統,具有很強的代表性。
省地質環境監測總站已經在濟南泉域建立了114個水位、水質監測點,采用高頻率長期監測;在水源地及泉群附近,建立了地下水運營為目的的監測點,采用高密度、高頻率監測。項目目前已完成了對2005年豐水期地下水水質監測取樣工作。從取樣和調查情況來看,作為泉水直接補給區,濟南南部山區大批的生活垃圾及農藥化肥殘留等已對泉水水質造成了嚴重威脅,市區地下水硬度與礦化度逐年增長,東郊地區地下水氯離子與硫酸也在逐年增加。
對于長期以來濟南西郊水源和市區泉域水源是“一碗水”還是“兩碗水”的爭論,項目參與者、濟南市地質環境監測站站長段秀銘告訴記者,通過分析泉域內各斷層分布特點及水文地質特性,他們得出的是“一碗水”的結論。就西郊地區來說,以玉符河為界以西的地下水與市區泉水聯系并不很大,可以進行合理開采。而對于東郊地區,目前存在的最大問題是地下水開采結構極不合理———該地區數家大型企業工業用水耗費了數量驚人的地下水,市民們喝的卻是水質較差的黃河水。
段站長認為,如果在改善東郊地下水開采結構,合理開采西郊玉符河以西地下水源的同時,在四大泉群設立適量取水口,把泉水留下,多管齊下,濟南市民完全可以早日重新喝上甘甜的泉水。
責任編輯:林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