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市經貿委不斷強化市場準入管理制度,要求各無公害蔬菜監測單位根據重點品種、重點季節等影響蔬菜質量因素,有針對性地加大檢測力度,嚴格質量把關,切實保障廣大市民蔬菜消費安全。 據統計,前三季度,全市171家無公害蔬菜監測單位共對韭菜、黃瓜、油菜、菠
菜、生菜、茼蒿、芹菜等19個重點品種和30個其它品種進行了42.21萬批次的抽樣檢測,檢出并協議銷毀不合格蔬菜8.77萬公斤,價值13.03萬元,有力地防止了不合格蔬菜回流市場。 市經貿委有關人士介紹,在19個重點監測品種中,在不合格蔬菜批次中,以芹菜、韭菜居多,不合格批次比重分別為28.7%和26.3%,其次是油菜、小白菜、香菜、菠菜和茼蒿,分別占12.0%、9.4%、4.5%、4.5%和4.0%。黃瓜、蕓豆、生菜等分別在1%以下;從銷毀數量看,仍以芹菜、韭菜為主,其銷毀量比重分別占49.0%和29.3%,油菜、小白菜、菠菜、香菜、茼蒿次之,分別占8.7%、3.1%、2.6%、1.9%、1.4%,黃瓜、生菜等品種分別在1.0%以下;從月份看,1、5、6、7、8、9月份銷毀量較大,分別占總銷毀量的13.6%、16.6%、16.0%、10.8%、11.3%和12.6%,2、3、4月份銷毀量較少,均在9%以下,主要是高溫季節蔬菜病蟲害頻發,農藥使用量增加,影響了蔬菜質量。 據了解,隨著氣溫的下降,上市蔬菜質量將逐步提高。針對冬季期間,我市蔬菜市場供應以外地蔬菜為主的實際,市經貿委要求各監測單位提高重視程度,進一步完善工作措施,加大檢測密度,嚴格落實不合格蔬菜協議銷毀制度,切實保證上市蔬菜質量安全。(本報記者 何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