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建筑是一個城市凝固的音符,那么他們就是這個城市的調音師。今年以來,城市中那些破損的音符,通過他們的妙手打磨,再現往日的悅耳,從而也使得青島這個恢弘的城市樂章更加和諧。他們就是承擔著市區大部分老建筑維修任務的青島房產置業集團。
東西快速路兩側:
老樓“鳳凰涅 ” 城市東西快速路一期通車后,道路兩側的殘垣斷壁大煞風景,與現代化的道路極不相稱。今年年初,市北區決定采取措施彌補這種缺憾和不和諧。他們選擇了老房維修專家———青島房產置業集團承擔施工任務。
接手后,房產置業集團經過艱苦細致的摸底,實事求是地對整改的房屋分別采取了翻新屋面、立面粉刷、門窗油漆、更新建筑立面、陽臺檐溝煙囪等細節部分重新定色等整治。自4月10至7月10日三個月的時間,800多名施工人員冒著酷暑,先后對沿路245棟樓進行粉刷,總粉刷面積達30余萬平方米;對10棟樓實施“平改坡”,總建筑面積6000余平方米;對36棟樓進行女兒墻及山墻造型,砌筑量5000米;對60余棟樓進行了屋面刷瓦,煙囪造型700余個。工程施工中,施工人員精心設置多種方案,從在屋頂上建鴿子的造型,到在煙囪上安裝振翅欲飛的鳥形,都體現了獨具的匠心與細致。
島城一些建筑專家認為,快速路一期兩側的改造突出了青島海濱城市的特點,使得“紅瓦綠樹”更加相得益彰。而對于東西快速路一期兩側居民來說,自己住的房子從原來的“丑小鴨”迅速蛻變成為“白天鵝”,誰會不高興呢?大家都更愿意把親戚朋友帶到家里做客了。
風貌區老建筑維修:傳承歷史文脈
2005年4月12日,位于文登路8號的兩棟歐式老建筑被防護網包起來開始修繕,由此拉啟了我市搶救維修125棟老別墅的帷幕。而房產置業集團就是忠實還原這些歷史建筑風貌的實施者。
從今年開始,利用三年時間,房產置業集團自籌4000萬元,對市區70處125棟總建筑面積14萬平方米的國有直管優秀歷史建筑、名人故居和具有較高歷史文化價值的建筑進行保護性的修繕,使其重煥歷史風采。應該說,這是一件非常不易的事,拋開資金籌集不說,單就這一個個風格迥異的老建筑如何能夠逐一做到“修舊如舊”,就要下很大的工夫。
在廣西路37號(侯爵飯店舊址)與浙江路交界的拐角處原有一座塔樓,但不知何時被拆掉,而且該塔樓沒有留下任何線索供修繕者參考模仿。修繕前,施工人員多次去市檔案館詳細查閱資料,都沒有發現有關該建筑的任何圖紙。后來,他們又花費大量精力,幾經努力,終于找到一張該建筑的老照片,為修繕工作提供了基本依據。
許多老建筑當初建造時使用的材料、工藝都與現在大相徑庭,施工中就要費時費力地盡量做到恢復原貌。如施工人員在一座老建筑中發現的牛舌瓦,就早已流失在時光的隧道里。單就這種牛舌瓦的復原,施工人員就先后到淄博、臨淄、棲霞、膠州等地考察了6家陶瓷廠、26家磚瓦廠,專門訂做,終使失傳已久的傳統土窯瓦片得到重新制造使用。這種瓦片的使用不僅能使優秀建筑保持原汁原味,而且能夠延長建筑壽命。而與牛舌瓦一樣,享受“專門訂做”待遇的異性材料,還有鐵皮落水管、挑水流子等。
在這種嚴謹認真的施工原則下,中山路1號、青島路1號、沂水路1號等50棟歷史建筑將煥發靚麗的青春。
平改坡:老樓“穿新衣戴新帽”
“平改坡”,這一2005年市辦實事,既是一件事關百姓生活的民心工程,也是改善城市面貌的文明工程。房產置業集團今年承擔133座居民樓的“平改坡”任務,這些居民樓主要分布在青島大學周邊、山東路海信廣場對面、東西快速路兩側、小魚山及延安一路等區域,附近不是主干道,就是風貌保護區,加上改造工程多是帶戶作業,又恰逢高溫雨季,無論是從建筑外觀的美化、整體的協調還是“平改坡”的工程質量、維護居民正常的生活上,都對建設單位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房產置業集團高度重視這一工程的實施。在設計上精益求精,針對每一處房屋的特點設計施工方案,同時盡量照顧到居民的生活,把解決已存的樓頂防漏、破損、危險因素、外墻脫皮等全部考慮到設計方案中,既美化城市環境,更要為改善居民生活提供方便;在選材上選用防水、隔熱保溫的建筑材料;在工程實施中,做好施工過程中的防雨、防風、防盜、安全等各項工作,同時做好對頂層住戶的回訪。冒著酷暑,頂著風雨,房產置業的施工人員目前已給64棟平頂老樓穿上了新“衣服”,戴上了嶄新的“紅帽子”。年底前,還將有69棟居民樓通過房產置業集團之手完成這種“丑小鴨”到“白天鵝”的美麗變化。
如今,改造后的居民小區重新煥發了活力,已較好地融入“紅瓦綠樹、碧海藍天”的優美自然環境中,較好地延續了城市景觀。而身受其惠的居民說,過去漏雨的鬧心事沒有了,住在頂樓冬暖夏涼了,看著裝飾一新的樓房,心情也暢快了許多。更讓一些居民高興的是,經過“平改坡”改造后的房屋因此而升值了。
市人民會堂改造:國際標準的文化設施
始建于1959年的市人民會堂,隨著時間推移和時代發展,在內部結構、設備技術等諸多方面已無法滿足現代化大型演出的要求。
此項任務十分艱巨:9月份此處要承辦國際小提琴比賽,而改造施工中工種穿插量大,細化項目多,專業性也非常強,許多材料、工藝、設備都是在我市甚至在全國第一次使用……為了破解這些困難,房產工程公司從設計到組織施工都做了周密的安排———
他們成立了人民會堂改造工程辦公室,配備了數十名經驗豐富、技術精良、長期參與古建筑修繕工程的專業技術人員;完善了施工制度。按照“壓茬同步進行”相結合的施工辦法,精心組織,周密安排,施工人員查閱了大量資料,聘請專家多次進行評審論證,優化設計施工方案,加強與供應商溝通,確保了各項設備工藝的最佳效能,保證了改造工程的順利推進。引進了國內甚至國際最先進的技術,使各項功能更加完善,更加適應現代社會的需求。
改造后的市人民會堂以國際化的標準設施順利通過了“國際小提琴比賽”的“檢驗”。有專家稱,它將成為我市西部老城區重要的文化設施和人文景觀。本報記者霍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