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王象勇 記者 申紅 報道
大眾網濟南10月30日訊 今年以來,我省農民收入繼續保持快速增長態勢。省農調隊對全省4200個農村住戶的抽樣調查結果顯示,前三季度,農民人均從非農產業獲得的現金收入首次超過從第一產業獲得的收入,成為農民增收的新亮點。
1-9月份,全省農民人均現金收入33
50.5元,比上年同期增加462.4元,增長16%。其中,農民人均從非農產業獲得的現金收入1740.5元,從第一產業獲得的現金收入為1610元。非農產業對農民增收的貢獻為61.3%,同比提高18個百分點。
各地民營經濟蓬勃發展,農民從家庭經營二三產業得到的現金收入增長速度加快,為近十年來最高。全省農民人均從第二產業得到的現金收入增長31.2%,比上年提高22.9個百分點;農民人均從第三產業得到的現金收入增長33.1%,提高23.7個百分點。
勞動力轉移質量提高,務工收入對農民增收的貢獻大。前三季度,全省農民人均工資性收入1046元,增加132.9元,增長14.6%,對農民增收的貢獻達28.7%。
農民收入的大幅增長,一個重要因素是政策效應。減免農業稅,實行種糧補貼、購買良種補貼和農民購置大型農機直接補貼,執行糧食最低收購保護價政策等,從政策層面切實保護了糧農利益。前三季度,全省農民人均轉移性收入116.3元,增長11.7%。主要是糧食直接補貼、購置和更新大型農機具補貼和良種補貼,人均13.5元,增長45.0%。
記者從有關部門了解到,今年以來,針對農村勞動力轉移存在的無序性和勞動力素質低的問題,我省加大了農村勞務輸出組織力度,輸出規模不斷擴大。同時,隨著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農村青年轉移就業促進計劃”等措施的實施,勞動力轉移質量不斷提高。據調查推算,今年前三季度轉移到非農產業的勞動力和外出務工人員平均工資水平都保持了兩位數的增長。
另外,我省各地一直十分重視拖欠工程款和農民工工資的清欠工作,保障了農民工的合法權益。至目前為止,全省累計解決拖欠民工工資31.7億元,拖欠的民工工資基本清理兌現完畢。
責任編輯:林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