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軍用無人機
天
空飛行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MX-1無人機
臺灣軍方正在加緊研制新型“中翔Ⅱ”式無人機。英國《簡氏防務周刊》近日報道,其用途將一改以往無人機執行的傳統偵察、監控和干擾任務,轉而擔任起戰術攻擊的使命;叵虢裣囊詠恚_灣民進黨政府有意通過島內媒體曝光了一系列所謂的“軍事秘密計劃”。其中之一便是研制自殺式無人攻擊機,用于打擊大陸東南沿海地區的雷達站。
從技術層面而言,無人機和巡航導彈具有相當緊密的聯系。兩者在飛行控制、地形識
別、衛星導航等技術上都能互相通用,也都采用掠海面或地面的機動規避飛行。因此,許多國家將無人機技術視作發展巡航導彈的基礎。比如以色列在20世紀70年代從美國引進用作靶機的“鵪鶉”式無人機,通過剖析其結構后掌握核心技術,在此基礎上研制出了“代立拉”(Delila)-GL式巡航導彈。
然而,無人機和巡航導彈的成本相差較大。巡航導彈造價相對便宜,往往控制在100萬美元之內;無人機尤其是大型無人機則較為昂貴,比如美國“全球鷹”式無人機,其單價超過1000萬美元。
從世界范圍看,無人機攻擊方式主要有以美國“捕食者”式無人機和以色列“哈比”式無人機為代表的兩類。
美國“捕食者”無人機屬于真正意義上的無人攻擊機,能夠在機翼下掛載兩枚“地獄火”式空對地導彈,像有人駕駛攻擊機一樣發射導彈攻擊目標。該無人機采用這種方式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戰爭中取得了一些戰果。而以色列“哈比”式無人機則屬于反輻射(即專門攻擊雷達)式無人機,自身安裝有攻擊彈頭,可以通過搜尋敵方雷達輻射源來鎖定其位置,并發起自殺式攻擊,從而摧毀敵方的防空系統,作用類似于反輻射導彈。
那么,臺灣軍方發展的“中翔Ⅱ”式無人機又是為了達到什么目的呢?根據“軍事秘密計劃”顯示,臺灣無人機將用于攻擊雷達站。由此推測,“中翔Ⅱ”式無人機應該類似于以色列“哈比”式無人機,用于對雷達發起自殺式攻擊。然而,從成本角度考慮,“中翔Ⅱ”式不可能派此用途。因為以色列的“哈比”式無人機平均造價只有5萬美元,被用來執行有去無回的單程自殺式攻擊是能夠被承受的。無獨有偶,澳大利亞軍方也在開發一種成本不超過兩萬美元的小型無人機用于對敵方雷達和網絡通訊系統發起集群自殺式攻擊。
但“中翔Ⅱ”式無人機則完全不同。它屬于大型無人機,預期成本至少數百萬美元。相比之下,一枚專門用于攻擊敵方雷達的遠程高速反輻射導彈最貴的也不過38萬美元。兩者成本相差甚遠,如果臺灣軍方果真將“中翔Ⅱ”式無人機用于自殺式攻擊,則無異于“燒錢”。
如果從攻擊效果角度考慮,“中翔Ⅱ”式無人機也無法等同于美國“捕食者”式無人機,執行相應的攻擊任務。因為該無人機掛載導彈后執行對地攻擊的效果遠不及巡航導彈。以美國“戰斧”式巡航導彈為例,其最大射程為1609公里,最高飛行速度達到885公里/小時,在各方面尤其是威力方面要遠遠超過“中翔Ⅱ”式無人機執行對地攻擊任務時的效果。何況“中翔Ⅱ”式無人機在突破敵方防空網方面遠不及“戰斧”式巡航導彈,很難在攻擊目標前生存下來。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捕食者”式無人機是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戰爭期間利用掛載導彈取得良好攻擊效果的。這兩國的防空火力本來就較弱,在開戰不久后又被美軍幾乎徹底摧毀。因此,“捕食者”式無人機當時基本上是如入無人之地,可以隨心所欲地對目標發起攻擊。相比之下,“中翔Ⅱ”式無人機可能面臨的是中國大陸由各型地對空導彈群和高炮群組成的高、中、低空全方位嚴密防空火力網。即便其能夠像“捕食者”式無人機一樣攜帶空對地導彈,也很難從容地對目標發起進攻,因而作戰效能將會大打折扣。
綜上所述,臺灣軍方發展無人機的真實用意只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利用無人機與巡航導彈在技術上存在的互通性,通過研制無人機為其今后開發遠程巡航導彈打下基礎。另一方面是臺灣軍方想利用無人機對大陸實施電子偵察,“中翔Ⅱ”式無人機無論在航程、飛行速度還是持續飛機時間上都比先前臺灣研制的無人機有了大幅提升。這就意味著該無人機在執行情報偵察任務時,將有機會更加深入大陸腹地。此外,有消息稱未來的臺灣“中翔Ⅲ”式無人機還可能具有隱身技術,自身生存能力將得到極大提升。
(席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