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了本年度全國百強縣排名,山東在保持原有16縣(市)的基礎上,今年又有諸城、廣饒、鄒平、萊西四縣(市)躋身百強,目前我省百強縣數量已在全國居于第二位。
中國有句古語說:“郡縣治,則天下安。”集中了全國70%以上人口的縣域如何發展,實在與中國老百姓息息相關,而百強縣則是
其中可供借鑒的典范。本報記者采訪了省統計局有關官員及部分專家,請他們解讀山東20強,也許會給我們更多的啟示和思考。
變化
山東新添四強縣縣域經濟漲勢猛
今年的百強縣排名無疑給山東增加了輝煌的一筆,根據30多項測量指標,再通過綜合指數、發展水平、發展活力、發展潛力四個方面綜合衡量,今年我省共有20個縣(市)進入百強,數量僅次于囊括30縣的浙江,在全國居于第二位,而且,我省是新增百強縣數目最多的省份,今年共有8個新縣入圍,山東占了一半。
“這四個縣(市)的發展都非常明顯,平時走濟青高速的時候,都能在路上看見鄒平嶄新的工業園,諸城、萊西這幾年工業發展非常快,廣饒的造紙、紡織很有名,”山東省農業調查隊農經處姜西海處長說起這四縣(市)來頗有感慨,“今年增加的四強,其實都在省里公布的30強縣里面,從2003年開始,省委、省政府就特別重視縣一級發展,確定了30強縣和30弱縣,對強縣要促進發展,對弱縣幫助發展,這些政策引起了很大反響,現在開始有效果了。”
而山東省社科院農村經濟研究所秦慶武所長則歸功于“山東抓住了工業發展的機遇,近幾年大企業大項目上得多,帶動了縣域經濟的發展”。
而外省一些經濟學家則認為山東的快速發展也和地理位置以及能源優勢有關,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劉霞輝曾對媒體表示:“渤海灣經濟體中就數山東與韓國的經濟關系最密切,山東靠近韓國,利用韓國的產業轉移與投資,發展自己的制造業和貿易,經濟就會快速增長。”而中國社科院教授徐逢賢則認為,山東以前就是資源外運的省份,能源是山東發展的優勢,而且將來這個優勢會更加明顯。
現狀
抓住特長求發展各有絕招鑄輝煌
沿海強縣:自我提升 榮成:海邊堅守戰
自2000年國家百強縣開評以來,榮成已經多次位居山東“百強縣”首位,在全國排名中,也一直穩定在20名上下。像榮成這樣的沿海縣,在我省百強縣中是最具代表性的,因為我省甚至全國大部分百強縣都是沿海的,雖然地理位置天生優越,但如何保住這份優越然后持續發展,卻是很值得思考的問題。
榮成既是全國第一漁業大縣,又是第三產業增加值全省縣(市)第一位,“全國農業生產百名大縣”第一位,國家優秀旅游城市,國家環保模范城市,中國魅力城市。
榮成市領導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縣級政府只要做好兩件事,就是最好的政府:一是老百姓不想干的事,不要逼他;二是老百姓想干的事,不要攔他。”
榮成的輝煌,也是膠州、膠南這些老牌沿海縣市的寫照:抓住大海,開拓出更大的天地。
資源大縣:眼光放遠 兗州:煤不是一切
曾有很多經濟學家提出過“得區位優勢者得天下”的理論,認為一個縣要擠進百強,地理位置最重要,其次就是區域內有無資源。但兗州卻是個例外。
兗州是我省“資源縣”的典型,去年排61名,今年蹦到50名,但現在兗州卻并不全是靠資源取勝。兗州是一個很開放的城市,他們一直主張大開放、大招商、大投入,一二三產業全面開發,外資內資民資全方位開放,他們先后吸引了意大利倍耐力公司、美國國際紙業等多家世界500強企業來兗州投資,利用外資居全濟寧之首,今年全省確定了10個省政府領導重點聯系外資項目,兗州就占了3席。
“現在兗州的社會事業、社會救助和社會保障,都發展很快,全部取消了農業稅,鄉鎮教師干部工資都由市財政統一發放,沒有一個學生因貧困輟學,81.6%的農民加入了醫療保險,老百姓生活得好,還有什么比這更具有說服力呢?”一位從兗州考察回來的經濟學家這樣說。
而和兗州同樣是資源縣市的鄒城,其他工業的發展也越來越占據重要地位,資源總有一天會用盡消失的,但發展的步子未必會阻斷。
百強新貴:借力發展 鄒平:抓住大企業
山東社科院農村經濟研究所所長秦慶武一直深深記得那一幕:以前,他一直以為鄒平在全省只是個中等偏下的縣,可前幾天他去鄒平做調研,站在魏橋工業園高速運轉的機器前,他第一次領略到600萬紗錠產量是個什么概念。
其實,鄒平的發展很大程度上借助了大企業的帶動,但不僅僅是一個魏橋,還有更多的大企業在支持著鄒平。鄒平一向號稱企業“多而不亂,繁而不散”,因為他們一直注意抓住大企業和大項目,現在,鄒平已經完善壯大了以紡織印染服裝、食品醫藥、制造冶煉、造紙、化工等五大支柱產業為主體的工業體系,在每個主體產業上都狠下工夫。
和鄒平類似的,像諸城、廣饒、萊西等縣(市),也各有自己拿得出手的產業,他們提供了既無優良港口、也無優勢資源的縣(市)發展模式。
農業大縣:生態典范 壽光:打造產業鏈在歷年百強
縣評比中,幾乎都是“工業縣”的天下,今年也是如此,“工業縣”占了總數的80%以上,純農業縣幾乎一個沒有,但壽光就創造了奇跡,它也有工業,但多是在農業基礎上發展的加工、儲藏等工業項目,所以,它就不用擔心像有的工業縣那樣,當發展到一定程度時,工業和環境、資源成了互相制約的“冤家”。
與壽光相呼應的,就是煙臺的長島,長島幾乎沒有工業,漁業、旅游業和農業成為它的三大支柱,但也入圍百強之列。
速度先鋒:盯住特色 蓬萊:三年升31位
今年,我省百強縣排名總體前移,但最突出的還是蓬萊,三年跳了31個位次。一個本來基礎工業相對薄弱的小縣,境內20%的面積是丘陵,除了旅游業,該縣以前沒有能夠撐得起門面的大型工業產業,它是如何做的呢?
蓬萊市委書記劉樹琪曾向媒體舉了一例,蓬萊有60萬畝山地,其中大多是貧瘠缺水的坡地。許多農民靠山吃不了山,他們請來了專家進行葡萄產業的研究,從種植、加工到銷售,這個產業研究得明明白白,短短幾年,8萬畝的優質葡萄基地在18公里長的海岸葡萄長廊上形成了規模,葡萄酒產量達8萬噸,占全國產量的五分之一。這些年,蓬萊引來了40多家國內外葡萄酒企業投資建廠,僅這一項,每年就為農民增收3億元。
一個原本很明顯的劣勢,卻變成了優勢,這也許是一些“快跑縣”跳起來的秘訣。
展望
先進如何更拔尖欠發達縣怎么辦
雖然我省在百強縣排名不斷遞進,占據席位越來越多,但是與發達省份相比,我省卻很難找出一個突出而有特色的百強縣來。
綜觀歷年百強縣排名,我省從沒有一個縣(市)進入過十強,大多排名在中游上下,今年也是如此,“十強縣”全部由江蘇、浙江、廣東三省包辦,山東排名最高的榮成,也僅居第14位;在山東總共入選的20個百強縣中,有15個縣(市)位于40名之后。
我省是農業大省,幾乎每個縣都是在農業基礎上再發展工業,而且各種工業類型都涉及一些,雖然整體實力很強,不容易受某種行業起落的沖擊,但也沒有哪個縣一提就讓人感覺特色鮮明,眼前一亮。另外,山東的特色產業有什么呢?也是留在很多人心中的問題。
我省有30個強縣,22個分布在東部六市;同時有30個欠發達縣,24個分布在西部五市,“百強縣”發展了,但那些欠發達縣怎么辦?姜西海認為欠發達縣還
要再走兩步:首先就是繼續加速農村與城市的融合;第二步是欠發達縣要抓住大企業、大集團。
而山東經濟學院區域經濟研究院院長張志元認為:“中國有東、西、中發展不平衡的現象,而我省似乎就是全國的縮影,今后,我省還需要在信貸、投資、財政扶持等各個方面向西部地區傾斜。”
本報記者張洪波楊飛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