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新聞網24日訊
中午剛過,參加2005網絡媒體安徽行的各方記者就按計劃兵分兩路。本網記者隨北線隊伍,一路向北來到了亳州。一到亳州就受到了亳州市領導的熱情歡迎。亳州市委副書記殷光臨、市外宣辦主任朱衛軍等領導出席了歡迎儀式。殷光臨向來訪記者詳細介紹了亳州的綜合情況,讓大家了解到了這座歷史文化名城
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亳州位于安徽省西北部,地處蘇魯皖豫四省結合部,是京九鐵路南下進入安徽的第一站。亳州鼓為南亳故地,隋代稱譙郡,唐朝改稱亳州。"亳",為"高宅"之意,史書稱其為"江北勝地,南北要脊"。
這是一座既古老,又年輕的城市。2000年5月國務院批準設立地級市,人口540萬。在改革開放的大好機遇下,主抓工業經濟、特色經濟和民營經濟,主攻中藥材、畜牧、果蔬、食品、林業和旅游六大產業,形成中國黃牛金三角,中國藥材第一市、中國名酒大基地、中國優秀旅游城四位一體的新型城市。
亳州名勝遍布,古跡眾多,歷史文化遺產豐富,旅游資源開發前景十分誘人。自古以來,亳州這片土地上就出過商湯、老子、莊子、華佗、曹操等歷史名人。歷史也為亳州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現有國家和省、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多處。1986年被命名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1998年被評為"全國首批優秀旅游城"。
亳州物華天寶,地方特產優勢鮮明,發展特色經濟潛力無限。這里生產中藥材,有全國"藥都"之稱,"中國(亳州)中藥材交易中心"規模和交易額均居全國首位。1995年江澤民同志親筆題詞"華佗故里,藥材之鄉"。
亳州交通便利,通訊發達,具有便捷的公路、鐵路、水路網絡。
今年是亳州建立地級市的第五年,在過去的五年里,亳州市通過不懈的努力,迎來了加快發展的新局面,為今后的經濟社會發展明確了思路,積累了經驗,打下了基礎。今年到8月為止,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4.79億元,同比增長22.3%,固定資產投資26.17億元,同比增長23.9%,實際利用外資2252萬美元,同比增長55.5%,引進國內資金12.43億元,同比增長62.2%。
亳州,正借改革開放之機,憑區位資源之利,以嶄新姿態向前發展。新聞網記者 原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