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劉玉文 通訊員 劉光遠 韓冰 報道
本報萊蕪訊 國慶前夕,萊鋼大H型鋼投產,為萊蕪綠色鋼城建設又添濃墨重彩一筆。萊蕪市圍繞做強做大鋼鐵產業集群,著力發展有市場競爭力的鋼鐵產品,同時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確保鋼鐵產業鏈的快速膨脹與良好的生態環境和諧共處。
萊蕪市抓住宏觀調控
機遇,砍掉一批鋼鐵產業鏈上的“土小”企業,大力壓縮初級產品,著力發展高端產品,迅速延伸和拉長產業鏈,使鋼鐵產業在做大的同時越來越強。到去年底,全市鋼鐵深加工能力由2001年的60萬噸猛增到300萬噸。今年全市鋼產量將突破1200萬噸,其中深加工能力400萬噸,占鋼鐵生產能力的1/3。
鋼鐵產業鏈的延伸拉長,對能源、水資源和生態環境造成了更大壓力。面對水資源缺乏等制約因素,萊蕪市統籌考慮環境與資源的承載能力,靠政策推動和引導循環經濟發展,突破資源和生態環境瓶頸,使鋼鐵產業鏈的發展與循環經濟、生態市建設有機結合起來。他們加快建設“綠色鋼城”,重點實施了城市、道路、河流、荒山、平原綠化等生態工程,投資4億元對全市130多條河流、58個小流域、30座水庫進行全面整治,今年又啟動牟汶河綜合治理工程,計劃3年投資3.7億元,實施河道治理、污染防治、生態綠化、開發利用四項工程,把萊蕪的母親河建成集經濟、生態、文化于一體的綠色景觀帶和特色產業帶。目前,萊蕪市區綠化覆蓋率達38%,人均公共綠地面積8.7平方米;全市城鄉綠化覆蓋率達31.4%,高于全省8.4個百分點。與此同時,他們投資2.9億元治理重點污染企業24家,嚴格落實環境污染“一票否決”制度,拒批18個總投資20多億元的污染項目。扎實到位的措施,使“綠色”與這座快速崛起的鋼城連為一體,實現了經濟發展與生態建設的互相促進和良性循環。今年1—6月,全市GDP、地方財政收入、工業利稅和利潤、進出口等主要指標增幅均居全省首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