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五年,我市將通過建設現代都市農業,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農產品核心競爭力和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達到增加農民收入的目的。這是今天在全國副省級城市農業“十一五”規劃研討會上,我市提出的農業發展思路、目標和重點之一。
“十一五”期間我市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總的指導思想是:落實科學發展觀,
堅持城鄉統籌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以建設現代都市農業為目標,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以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農產品核心競爭力和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為重點,加快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逐步改變城鄉“二元結構”,促進全市城鄉經濟社會的良性互動和一體化發展。到2010年,我市農業增加值達到160億元以上,年均增長5%以上;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6530元以上,年均增長8%;農村全面小康實現程度達到95%。
圍繞上述總體要求,“十一五”期間我市主要建設三大農業經濟板塊:一是提升中心區。主要依托城市技術、資金、人流密集優勢,大力發展農產品流通業,建設農產品貿易中心和物流中心。二是做強近郊區。主要依托近靠城區的區位優勢,大力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和觀光旅游農業等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現代都市農業示范區。三是突破遠郊區。主要依托農業資源、土地資源豐富的優勢,以“優質、高產、高效”為目標,大力發展設施農業,建設高效經濟作物和優質糧食主產區。
抓好“十大工程”,搭起建設現代農業的大構架。“十大工程”是:
——糧食安全工程。堅持400萬畝基本農田、糧食總產210萬噸、糧食儲備24.5萬噸“三條底線”不動搖,確保全市糧食供求基本平衡。規劃建設20萬畝標準良田,發展優質專用小麥200萬畝,優質糧飼兼用玉米100萬畝。
——品牌蔬菜工程。突出發展設施菜、精細菜和名優品種,建設五大保護栽培基地、四大出口創匯基地和3000萬平方米的食用菌基地,實現蔬菜產業的優化布局和規;a。
——高效生態漁業工程。重點開發優勢漁業、特色漁業,建設13萬畝具有鮮明特色的漁業養殖基地。
——農業產業化工程!笆晃濉逼陂g,新增規模以上農業龍頭企業50家,達到200家。全市專業大戶、專業村和專業鄉鎮的比重分別達到30%、50%、70%,有80%的農戶納入農業產業化經營體系。
——農產品質量提升工程。力爭到“十一五”末,建成市級以上標準化基地26個,國家級標準化示范縣3個,全市標準化基地面積達到260萬畝,各類農產品基本達到無公害、綠色和有機食品的標準。
——生態農業建設工程。大力實施生態家園富民工程、南部山區“農家樂”污染治理工程、規;竽琉B殖場面源污染治理工程、秸稈綜合利用工程、生態文明村建設工程、太陽能綜合利用工程等六大工程,建設三處大型現代化高效生態農業示范區。
——農業科技創新工程。“十一五”期間,重點示范推廣100項農業先進適用技術,科技對農業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0%以上。繼續抓好農民培訓工程,不斷提高農民的科技素質和職業技能,力爭“十一五”期間培訓農民15萬人,再轉移農村勞動力8萬人。
——農機裝備優化工程。立足我市實際,全面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到“十一五”末,全市農業機械化綜合水平達到88%。
——農業綜合開發工程。重點抓好50萬畝平原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和山區農業綜合開發工程,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比“十五”提高10%至20%。同時,堅持不懈地抓好新時期農村扶貧開發,“十一五”期間全市貧困人口全部達到省定貧困線標準。
——農業外向型工程。依托優勢產業和重點農業龍頭企業,培植一批創匯能力強的產業,壯大一批輻射帶動能力大的企業,開發一批在國內外市場有較大影響力的知名品牌,到“十一五”末,農業外向度提升30%以上。
(記者 楊鎮 實習生 高峽)
責任編輯:屠筱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