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昆明10月20日電 記者 崔礪金 藺以光
在昆明一些正規大藥房,竟然藏匿有不少假藥。患者發覺上當后廠家的態度居然是“私了”了事。而現行法規對銷售假藥犯罪行為難以發揮應有的震懾作用。假藥“鉆進”正規藥房,為我們撕開了另一層藥品流通的黑幕。
令人蹊蹺的購藥經歷
63歲的湯雨老先生是居住在昆明市的一名退休干部,今年5月突發心肌梗塞等疾病入院治療,還做了心臟手術。出院后他按照醫生建議開始服用天津天士力制藥公司生產的復方丹參滴丸。由于復方丹參滴丸主治活血化瘀、理氣止痛,起養心、救心等作用,是心臟病人緩解病情和緊急救治的特殊藥品,所以湯老先生還特地到正規大藥房去購買此藥。他一直在昆明市南屏街的三九濟民大藥房里買這種藥。可服用之后卻發現,病情不僅沒有緩解,反而有所加重。
“和我有同樣病情的人吃這個藥,效果很顯著。可是我吃了買來的藥以后,胸悶、氣短的情況比沒服藥之前更嚴重了。”湯雨氣憤地告訴記者,“我到醫院去做檢查,居然連血脂都比原來高了,心電圖也有異常,我就懷疑藥是不是有問題?有一天我閑來無事,就把在三九大藥房買的丹參滴丸和之后在其他藥房買的藥丸認真比較,結果發現顏色有細微的差別。可是我撥打了制藥廠的防偽電話,他們說是真藥。”
更為蹊蹺的是,湯雨10月初去昆明市健之佳大藥房江東花城分店看到了和三九大藥房同樣批號的復方丹參滴丸,藥店店長李紅平主動刮開包裝盒上的防偽標志和密碼,先撥打了自動防偽查詢電話16840315,結果撥打了幾遍都沒有回音。后來打通了天津天士力制藥公司全國免費服務熱線8008189818,結果廠方的售后服務人員席洋堅持說這批藥是真藥。湯雨提出懷疑后,健之佳大藥房就以湯雨無理取鬧為名不賣這種藥給他。
藥監部門認定為假藥
為了弄清事情真相,湯雨把他遇到的情況反映到云南省昆明市五華區藥監所,有關部門對這個藥品進行了專業檢測。
10月13日,藥監所的工作人員打電話給湯雨,鑒定結果顯示,湯老先生購買的這種藥成分含量不符合標準,是假藥。
記者10月14日在湯雨老先生家看到了他從三九大藥房購買的假藥復方丹參滴丸,從這些藥品的外包裝來看,生產批號、生產日期一應俱全,很難分辨出它們的真偽。當天天津天士力制藥公司駐云南的健康服務代表于英也來到了湯老先生家,承認了這批產品批號為20041108的藥品存在問題,她表示廠家正在調查此事,昆明市三九大藥房和健之佳大藥房及其他有此批號復方丹參滴丸的藥店均已將這種藥撤架。
“是銷售環節出了問題。”于英補充道,“一些大藥房可能是圖便宜從不正當的渠道進的藥,目前在市場上有一批廣東生產的假藥。”
當記者問于英為何防偽電話老是沒有回音時,于英先是說可能是線路故障,然后又說可能是造假者也在電信局申請了相關業務來誤導消費者。然后她對于廠方的售后服務人員“堅持說這批藥是真藥”的說法則沒有明確的答復,只是不停地向湯老先生表示歉意,并帶來了幾盒真的復方丹參滴丸請湯雨收下。
記者隨后打電話到昆明市三九大藥房,該藥房的負責人表示是這批復方丹參滴丸的進貨出了問題,目前正在調查原因,其余的則無可奉告。
大藥房的假藥來自廣東?
據記者了解,近年假藥大案頻頻發生,僅云南省已發生了多起,其案值呈增加態勢。
今年5月13日,云南省公安廳、云南省食品藥品管理局根據群眾舉報的線索,在昆明幾家藥品公司查扣了大批庫存假藥。經過檢驗鑒定,“嗎叮啉”、“感康”、“三金片”、“銀杏葉片”、“地奧心血康”等5種品牌的假藥中,除“嗎叮啉”問題少一些外,其他藥品配比均不符合國家的成分含量標準,細菌嚴重超標。一旦被病人服用,很可能發生病變。
經過3個月的偵查工作,云南省警方查明,這些假藥來自廣東,并源源不斷地通過一個遍布各地的隱秘銷售網絡進入正規醫藥流通渠道。云南省公安廳治安總隊專案組長顏東說,云南警方逮捕了銷售假藥犯罪團伙的主要犯罪嫌疑人湯建華后發現,湯建華等4名犯罪嫌疑人,將在廣東制造的“感康”、“地奧心血康”等假藥,利用航空、鐵路、公路等運輸方式發送到云南各地銷售,涉案假藥價值高達3000余萬元。
據云南警方調查,湯建華等人最初可能是向合法廠家買一些合格藥品提供給大藥房,頭幾次嚴格遵守國家有關藥品流通環節的規定,取得購貨商信任后,他們就通過套取手續,偽造文件等手法,向購貨商供給假藥,而一些購貨商拿了回扣就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于是大量假藥進入零售市場。
今年七八月份,云南省藥監部門收繳了大量流通到市場上的假藥,其中涉嫌銷售假藥的本省藥品批發企業達50多家,零售企業200多家。假藥主要是假冒幾個治療心臟病、高血壓的常用知名品牌藥,這些藥品一般售價較高,制假可獲非法暴利。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盡管我國法律制訂了最高刑罰為死刑的銷售假藥罪,但對該罪的認定卻存在著相當大的難度,特別是在司法鑒定上,認定假藥和對被害病人造成嚴重后果十分困難。因此,絕大多數銷售假藥者最終只能以銷售偽劣產品罪被追究刑事責任,這對銷售假藥犯罪行為難以發揮震懾作用。
云南大學法學院副教授蔡磊等人建議,杜絕藥品制售假劣現象必須運用法律和市場等多種手段,對于涉嫌經營和生產假藥的個人和企業,執法機關必須狠下猛藥、嚴厲打擊;有關部門對相應法規要適時修訂,特別是認定銷售假藥罪要方便于操作,以確保百姓的用藥安全。
責任編輯:林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