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著名的制鞋企業由于“誤打誤撞”拐進“很不感冒”的機械行業,經過數年發展卻意外成為集團的重中之重,青島雙星也由此成功地“由輕變重”
通常情況下,人們所認識的“打造產業鏈”,多以原材料為主線,在產
業鏈上下游投資,來保證最終產品的成本維持較低水平,取得競爭優勢。然而,青島雙星的產業鏈打造行動卻“誤打誤撞”地表現出“另類”風格。它的各大主業互相滲透,此前名不見經傳的機械設備制造在其中越來越凸顯出其重要地位。
鞋企機械產業悄然擴張
“兩年來,雙星機械總公司已經成功重組了6家機械制造企業。”這6家企業分布在機械公司所在的膠南市以及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就在8月初,雙星機械公司剛剛重組了為其配套的膠南通用減速機廠,資料顯示該廠成立于1989年,生產減速機也有接近20年的歷史。
“雙星已經完全買斷了膠南通用減速機廠,承擔了所有的債權債務。”10月13日,膠南通用減速機廠前董事長董安文對記者說,他目前已經離開位于膠河經濟區的工廠,來到雙星機械總公司上班,但具體職務還未確定。“工廠原來是鄉鎮企業,雙星接手以后職工股已經全部退出。”
據了解,膠南通用減速機廠是當地生產減速機的3家主要企業之一,不但歷史悠久,而且技術力量雄厚。該廠生產的減速機,廣泛應用于冶金、礦山、起重、運輸等工業部門的減速驅動裝置。但由于自身缺乏品牌、管理及銷售網絡優勢,在日益加劇的市場競爭中,承受著巨大的壓力。
此前,膠南通用減速機廠的主要產品一直為雙星機械配套,所以在尋求重組過程中找到雙星也是順理成章。
近兩年來,雙星機械一直沒有停止整合當地相關的機械設備制造企業,在重組膠南通用減速機廠之前,雙星機械曾經借助自身的品牌和渠道優勢,于2003年底一舉收編5家當地機械制造企業。這5家企業中,有3家位于膠南市,另外兩家位于鄰近的開發區。
記者了解到,這5家企業實際上都變身為雙星機械的外協加工廠,產品統一使用雙星的品牌和銷售網絡。在被雙星機械整編之后,這些工廠都掛上了“雙星機械總公司第×鑄造機械廠”的牌子。“現在減速機廠也成為了雙星機械總公司數控鍛壓機械公司的一個下屬分廠。”董對記者說。
雖然目前還不及制鞋和輪胎在雙星產業布局中的地位,但是不斷地擴張產能,雙星顯然是想做大機械產業。而膠南市數量眾多的機械廠就成為其并購對象,這些企業大多數是些鄉鎮企業或者私營企業,無論是品牌影響力、銷售渠道,還是資金實力,顯然都不足以跟國企巨頭雙星相抗衡。“被購并企業多數都因為各種條件制約遇到了發展瓶頸,而雙星的管理、文化、品牌恰好能較好地解決這些問題。”雙星集團宣傳處王開良對記者說,“經過兩年多的發展,雙星機械產業已經達到了相當規模。”
偶然得之 竟成大器
雙星當初進入機械行業卻實屬偶然。
知情者透露說,雙星集團總裁汪海對于當時青島華青集團下屬的鑄造機械公司“并不很感冒”,“最開始,我們只是想到,雙星做機械可以為自己的輪胎車間、為自己的制鞋制衣車間提供設備,可以節約不小的成本。”
然而,目前機械產業已經成為青島雙星的主要業務之一,與輪胎、鞋業、服裝、熱電并稱為雙星五大支柱產業。
眾所周知,2002年,汪海在與膠南市政府爭奪青島華青工業集團的控制權中勝出,經此一役,青島雙星成功轉型。由原來以鞋業為主的產業結構,變成擁有鞋業和輪胎兩大主業,其中輪胎成為重中之重。汪海對輪胎情有獨鐘,在公開宣稱“不再向鞋業投資一分錢”之后,隨之大筆的資金投向輪胎業。
顯然,當時在汪海看來,華青工業集團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其輪胎廠,借助于華青輪胎,雙星可以迅速實現“為汽車穿鞋”的夢想,汪海沒有看錯,當時的華青輪胎經過持續技術改造和擴建,目前已經居于全國輪胎企業前10名。
青島雙星也“由輕變重”,成功轉型,輪胎成為其主要的利潤來源。青島雙星2005年半年報顯示,上半年公司輪胎完成主營業務收入12.08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幅高達62.22%,在市場激烈競爭,原材料和煤電油運全面漲價的情況下,利潤仍然增長18.01%。同期,公司鞋業完成主營業務收入1.52億元。就是這個一開始“不很感冒”的產業,經過數年的發展成果也已經十分可觀。汪海在成功“為人造鞋”和“為車造鞋”之后,他的目光開始轉向了市場巨大而充滿挑戰的裝備制造業,一年多的時間連續重組6家機械企業,就是一個信號。
據介紹,在吸收合并膠南通用減速機廠后,雙星機械的產品線已經覆蓋清理、砂處理、輪胎生產設備、塑料設備、污水處理設備、空氣除塵設備、鍛壓設備、減速機設備等機械。
在此之外,上半年雙星又成立了雙星環保設備股份有限公司和雙星數控鍛壓設備有限公司。至此,雙星機械逐步形成了包括鑄造機械、橡塑機械、環保機械、鍛壓機械、減速機、鋼絲、數控液壓、專業電器安裝、模具等在內的9個產業群,并擁有包括6個股份加盟機械廠在內的11個公司,從而步入產業集群化發展軌道。
雙星的機械產業已經初具規模,這無疑激發了汪海前進一步的信心和決心,“(雙星機械)要跳出傳統產業小圈子,發展高、精、尖、新產業,把雙星機械打造成中國最大的綜合性機械加工制造業集團。”
● 肖 傲
責任編輯:屠筱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