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本斷根、失眠癥、抑郁癥、精神障礙的克星———訪北京中都中醫藥研究院管理局醫院王鳳山、張遵俠教授及專家組 生存與競爭的壓力、失意與失落的苦澀、尋求就業之路、尋找事業的發展、尋覓愛情的歸宿、繁重的學業和緊張的高考……二十一世紀人們的生活節奏變快了,人們大
腦的神經繃緊了,現代人的頭頂被籠罩上了一片難以揮去的陰影———失眠癥、抑郁癥、精神障礙。因此,世界醫學專家斷言:21世紀,失眠癥、抑郁癥、精神障礙將是人類的主要疾病。 失眠癥、抑郁癥、精神障礙———人類健康的大敵
失眠:中醫稱不寐,使人睡不香、吃不下、頭昏、心慌、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精神疲憊,對事物不感興趣。長期失眠,可導致免疫力下降,并發高血壓、糖尿病、心腦血管等疾病,并出現食欲下降、體重減輕、頭痛、眼花、耳鳴等。
抑郁癥:表現為情緒低落,心情壓抑,郁悶或沮喪,整日愁眉苦臉,易于哭泣。常伴有睡眠障礙,焦慮,記憶減退。病人感到精力疲憊,腦力遲鈍,懶于活動,有的自感前途暗淡,痛苦萬分,無力自撥,悲觀失望,甚至企圖自殺。
精神障礙:是精神活動(認知、情感、意志行為和意識)異常的一組疾病。精神障礙包括精神分裂癥(瘋子)、精神病(如偏執性精神病、感應性精神病、分裂情感性精神病等)、心理障礙(如人格障礙、進食障礙、睡眠障礙)和神經癥(如恐怖癥、焦慮癥、強迫癥、癔病、神經衰弱等)。精神障礙久治不愈,或沒有及時治療,最終導致精神分裂癥,此時患者往往處于不知冷熱、溫飽、恥羞、法理道德,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狀態,有的終身瘋瘋癲癲,衣不遮體,流落街頭,有的被迫終身住院,給患者和家庭帶來極大的痛苦和不幸,同時給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和不寧。
傳統的藥物———走不出傳統的局限
傳統醫學對失眠癥、抑郁癥、精神障礙比較一致的認識是大腦皮層興奮和抑制功能發生紊亂而引起,通常采用鎮靜、催眠、安定、抗精神類藥物進行治療,而這些藥物只能控制癥狀卻無法根治,既有成癮性和依賴性又會損害肝腎功能,長期服用導致精神萎靡、頭腦恍惚、喪失短暫記憶,而人們對這些藥物的恐懼心理又會加重病情,從而形成惡性循環。到底失眠癥、抑郁癥、精神障礙能否根治?為此,我們通過(精神障礙康復熱線010—64074072—64056082)預約聯系,帶著許多患者的重托,走訪了北京市東城區張自忠路2號(郵編:100007)北京中都中醫藥研究院管理局醫院京城著名精神神經專家王鳳山、張遵俠教授。
潛心鉆研———開創中藥治療新途徑
北京中都中醫藥研究院管理局醫院是一所以傳統中醫為基礎、以當代中醫學最新技術為特色,探索頑固病、疑難病的病因、病理及治療方法的綜合性大型醫療機構,是國家中藥臨床藥理科學研究基地,北京中都中醫藥研究院精神科匯聚數十位對中醫學有突出貢獻的一級知名專家、教授、致力于失眠、抑郁、精神障礙這一疑難癥的研究治療。王鳳山和張遵俠主任醫師是北京醫科大學畢業。曾長期擔任首長的保健工作,其科研成果多次獲得國家級獎,并多次應邀出國進行學術交流,發表論文三十余篇。專攻中醫神經精神科疑難雜癥,特別擅長治療失眠、抑郁、精神障礙。由他倆建立領導的北京中都中醫藥研究院管理局醫院,失眠、抑郁、精神障礙治療中心,已成為全國患者康復的樂園。他們潛心鉆研失眠癥、抑郁癥、精神障礙的癥狀、病因、并發癥及治療藥物。在他們研究失眠癥、抑郁癥、精神障礙之初,他們就認識到沿著傳統的道路根本無法突破傳統的局限,并對其發病機理的傳統解釋表示懷疑。在他們對失眠的研究中,他們用濃茶讓自己處于失眠狀態,然后化驗自己的血液和尿液,把化驗結果與病人相比較,把喝酒過度而發“酒瘋”的病人的化驗結果與精神病障礙病人相比較,通過大量的臨床化驗結果顯示、失眠癥、抑郁癥、精神障礙患者的血液和尿液中“兒茶酚胺”濃度明顯高于正常人。這個概率竟超過了90%%,兒茶酚胺濃度最高的達正常人的2倍以上。為此他們首先提出失眠癥、抑郁癥、精神障礙是由于中樞神經介質“兒茶酚胺”與“5—羥色胺”平衡關系失調所導致的結論,從而引起世界醫學界的轟動,這一理論目前已被眾多國內外學者所采納引用。
病因認識了,調節病人中樞神經介質“兒茶酚胺”與“5—羥色胺”的平衡是治愈患者的關鍵,他們采用現代化技術,運用藥物動力學的原理,設法把藥物送至神經突觸處,在神經突觸處調節“兒茶酚胺”與“5—羥色胺”的介質的平衡,阻斷這些失調的介質在神經中傳遞。專家組憑著這一思路進行探索研究,從上千種中草藥中優選出幾十種中藥組成系列方劑,功夫不負有心人,他們的研究成功了,他們的系列方藥無副作用,效果好,一時風靡海內外,但王、張教授自己卻知道,他們的研究并沒有獲得真正成功。他們的藥能治好病人的病,而且無副作用可以長期服用,但一停藥,仍有一部分患者復發。
能否在人體內找到一種物質,這種物質能均衡“兒茶酚胺”與“5—羥色胺”的含量,促進身體產生這種物質或提高它的活性,就能達到根治的目的。專家組又投入到研究中去,經過無數個試驗,翻閱了大量的國內外論著,他們終于在血小板中找到了“單胺氧化酶”這個物質,它對“兒茶酚胺”、“5—羥色胺”有平衡穩定作用。這一發現使王、張教授興奮不已,它解釋了“養血安神”及五十年代以來采用“活血化瘀”治療精神障礙取得較好成果的原因。王鳳山、張遵俠教授帶領專家組從治血入手,精選天然中藥材,精心配制而成的治療失眠癥、抑郁癥、精神障礙系列組方讓無數的患者康復。
二十一世紀人類醫學進入基因研究時代,近年來以王鳳山、張遵俠帶領的專家組從基因的角度重新來審視失眠癥、抑郁癥、精神障礙的發病機理,他們驚喜地發現,失眠癥、抑郁癥、精神障礙患者體內神經介質“兒茶酚胺”的升高和“5—羥色胺”的降低是由于人體第9號染色體臂間倒位、D4DR基因病變所引起,使他們終于找到發病的根源。更使專家組興奮的是,“單胺氧化酶”是D4DR基因修復因子,能夠迅速修復病變的基因,這進一步證明了自己治療的正確性。使他們對失眠癥、抑郁癥、精神障礙的研究和治療劃上了圓滿的句號。
在上海一家外企單位當部門經理的何春玲,原來性格開朗的她慢慢變得郁郁寡言,工作無精打采,最后只得失業回家。經多家醫院診斷為抑郁癥,四處求醫無果,丈夫責怪,兒子不理解,病情日益加重,整日愁眉不展,心情沮喪,伴有嚴重的失眠,得知北京中都中醫藥研究院管理局醫院以王鳳山、張遵俠領導的診療中心專家組,專攻失眠、抑郁癥、精神障礙,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抱著最后試一試的念頭,夫妻倆來到北京中都中醫藥研究院,經王鳳山、張遵俠教授會診,并認真把脈結合四診八綱辨證論治,制定了一套治療方案,開了二個療程的治療藥,并進行了1個鐘頭的心理疏導,使夫妻倆對抑郁癥有了充分的認識,高高興興帶著藥物回家服藥治療。奇跡真的出來了,帶回家的藥尚未服完,病情基本痊愈,為了不中斷治療,通過診療中心專家熱線:010—64074072,64056082聯系,又郵購了二個療程的藥物鞏固治療。如今何春玲回到了原來的工作崗位,一家三口過上美滿幸福的生活。
廣東佛山的楊振華,在高中三年級時偷偷就談起了戀愛,原來品學兼優的他,學習成績一落千丈,1995年高考落榜,女朋友離他而去,精神支柱徹底崩潰了。整日里昏昏沉沉,狂躁不安,腦海里總是浮現出父母看不起他,同學們在譏諷他。他時而狂笑不已,時而動手打人。經佛山市精神病院及省人民醫院均診斷為精神分裂癥,從此踏上漫漫求醫之路。多年來幾進幾出精神病院,都是住院—治療—復發—再治療,如此反反復復達六年之久,始終未能停掉西藥。父母對此束手無策,整日以淚洗面。后根據《健康報》上的一篇報道找到了北京中都中醫藥研究院管理局醫院,在王鳳山、張遵俠教授的精心治療下,服用純中藥制劑,病情逐漸好轉,并撤掉了多年依賴的西藥,原來浮腫的臉也恢復如常。經過5個療程的治療后康復,隨訪三年未見復發。如今他擁有稱心的工作和可愛的妻子。
近期在北京站、北京西站、地鐵口及我院周圍有大批醫托假裝病人引誘患者亂投醫,謀取暴利,請各病友提高警惕,不要輕信受騙,以免延誤病情。京中醫廣證字[2005]第01-38-441號